寺院为何叫做寺院,你了解吗?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0-27 08:36:59
核心提示:佛教僧尼修行弘法的地方,通称为“寺院”;禅宗则称为“丛林”。“寺”原为我国古代官方接待四方宾客的官署,如鸿胪寺、太常寺等。东汉永平年中

  佛教僧尼修行弘法的地方,通称为“寺院”;禅宗则称为“丛林”。“寺”原为我国古代官方接待四方宾客的官署,如鸿胪寺、太常寺等。东汉永平年中,西域僧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来到中原,初时便是招待他们住在鸿胪寺,后来汉明帝敕旨兴建白马寺,明令该寺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的安居处所,后代僧尼的住所因此通称为“寺”。


寺院


  所谓“院”者,原亦指官舍,后因唐高宗敕建大慈恩寺作译经院,于是成为佛教建筑物称“院”的滥觞。“院”一般均较侧重文教事业,如讲经院、译经院等。


  在印度佛陀时代,最初称寺院为“精舍”,例如设于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与舍卫城的只园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于当时精舍大都建筑在都城郊外幽静的林地,故又称“兰若”,意即寂静之处;又称“伽蓝”,意指僧众所居的园林。直到后世,一般以一所寺院的完成必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为“七堂伽蓝”。


  寺院具有弘传佛法的功能,佛陀住世时,讲经说法的地方称为讲堂;讲堂本为寺院的建筑物之一,犹如今之教室,佛世时只园精舍便有七十二间讲堂,可见广建讲堂本为佛陀所倡导,后世则直接指称寺院为讲堂,讲堂于是成为寺院的别称之一。


寺院


  寺院也是修行佛道的所在,因此又称“道场”,隋朝时炀帝曾经下诏,明令天下的寺院改称“道场”,并将宫中行佛事的场所称为“内道场”,或称“内寺”。


  寺院又称“招提”,源于北魏太武帝于始光元年(四二四)造立伽蓝,称为“招提”。意为四方僧房,也就是指自四方来集的各方僧众均可止宿的客舍;后来称僧团所共有之物,可供大众共同使用者为“招提僧物”,或“四方僧物”。


  又有将佛教建筑概称为“浮图”者,后来渐转为专指高塔而言。也有称为“刹”者,因一般均有于佛堂前立“刹”的风俗,故称寺院为寺刹、佛刹、梵刹、金刹或名刹。韩国至今仍沿习“刹”的称呼,例如通度刹、海印刹、松广刹等,在台湾佛光山也有一处分院名为澎湖海天佛刹。今之僧人对语时,尊称对方之寺为“宝刹”;南宋高宗时曾将十五所禅院制为“五山十刹”。


寺院


  在日本,则称寺院为“坊”,并依寺院的主从关系,称传承祖师法的根本寺院为本寺、本山,其属下的寺院,则称末寺、末山;在大寺院境内,附属于该寺院的小寺,称为子院、支院、枝院、寺中、寺内、塔头;分布于远处而不另设住职的寺院,则称通坊、通寺、支坊、兼带所、挂所等;本山的支坊,则称为别院、御坊。


  此外,依《只园图经》之说,寺又名净住舍、法同舍、出世间舍、清净无极园、金刚净刹、寂灭道场、远离恶处、亲近善处等;现代则又称会馆、学舍、莲社、念佛会、居士林、禅净中心、布教所等。甚至古时又将女众驻锡的道场称为“庵”或“爱道堂”,男众住持者为“寺”,或称“首堂”;乃至依宗派而分讲寺、律寺、净寺、禅寺等,其中禅寺又称“丛林”,意指僧众和合居住一处,犹如树木聚集而不乱生长,表其有规矩法度,所以称为“丛林”。


  丛林如大冶洪炉,是陶冶僧格,修学办道的修炼所,因此古时有“选佛场”之称。寺院也等于是学校,重视社会大众的文化教育,所以寺院是社区的精神文化重镇,是民族生活、习惯、风俗的凝聚处,也是现代信众信仰的中心。


  今日随著佛教弘传日益普及,佛教弘法的空间随之扩大,寺院的功能应作具体的发挥,因为人们到寺院中来,除了满足宗教生活的需要之外,在更高层次文化里,寺院又具有多种教育的效能。现代的寺院设立图书馆供人阅读佛教典籍;提供视听中心、简报室介绍佛教文化史迹;有会议室可以研讨、座谈、开会;有讲堂可以布教弘法、举办活动来引导人心向善,达到净化社会的功效。如此,能使寺院发挥多项教育、文化等功能,为大众服务,广植福德来成就菩萨道。


 
标签: 佛教建筑

本文标题: 寺院为何叫做寺院,你了解吗?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57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