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窟、工匠和颜料——看敦煌壁画背后的故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5-23 11:18:43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核心提示:敦煌壁画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丰碑。不仅学者、艺术家对其艺术成就叹为观止,普通人也能从中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

  敦煌壁画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丰碑。不仅学者、艺术家对其艺术成就叹为观止,普通人也能从中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


  《如何读懂敦煌》是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何鸿所著的关于敦煌的读本。这本书没有对敦煌壁画泛泛而谈,而是从敦煌城市的起源、石窟的建造和壁画的制作、使用颜料来源等角度入手,呈现敦煌壁画艺术背后的方方面面。了解这些之后再观瞻敦煌壁画,或许会对这些艺术作品有更深刻的感悟。


反弹琵琶壁画莫高窟第112窟(中唐)


  如何开凿一座石窟


  公元366年的一天,敦煌鸣沙山东麓、大泉河西岸凿窟发出的声声锤音,响彻三危山。


  今人很难还原这段历史,只能在历代文献的碎片中慢慢拼接久远年代的影像。唐人李克让在《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中称此处为“莫高窟”,此名沿用至今。莫高窟是从十六国时期开始建造的,当时的河西地区禅僧云集,佛教主要的功课是摒除杂念,静坐苦修,因此需要寻找依山傍水的幽静处凿窟建寺,以供禅僧修练炼,所以开凿佛窟的事业与此俱生。后来,佛教信徒越来越多,当地和中原的达官贵人也纷纷在敦煌开凿洞窟,上行下效,开凿洞窟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会时尚。


  据《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者,厥初,前秦建元二年(366),有沙门乐僔……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这段文字记载了乐僔、法良两位僧人先后开凿莫高窟的真实历史,两人也被一同尊为莫高窟的开窟鼻祖。敦煌研究学者马德根据考古学“崖面利用”推测,乐僔和法良所造窟分别为第268窟和第272窟。


敦煌汉简册敦煌市博物馆藏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惊叹于莫高窟瑰丽精湛的壁画艺术,不太会细究一座石窟是如何开凿而成的。何鸿在《如何读懂敦煌》中根据大量学者的研究文献,细述了凿窟过程这个艺术背后的话题。他谈到,建造一座石窟会牵涉很多方面的人,如石窟管理者、计划者、实施者、后勤保障者,单营造方面就涉及窟主、施主(出钱资助建窟的人)、工匠、清理者、维修者等等。“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一般需要经过整修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程序。”马德在《敦煌石窟营造史简述》中谈到。值得一提的是,施主就是这个石窟的供养人,供养人有敦煌历代大族、地方长官,僧界人士,也有一般的平民百姓。


  敦煌出土的文书中有一篇《营窟稿》,对营造石窟的过程进行了具体描述:“创兹灵窟,缔构初成。选上胜之幽岩,募良工而镌錾。檐楹眺望,以月路(露)而辉鲜;门枕清流,共林花(而)发彩。龛中塑像,模仪以毫相同真;侍从龙天,亦威光而煊赫。”石窟建成后,会将洞窟与整个莫高窟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进行描绘,还会加上修建洞窟前木构窟檐的内容。


  开凿完毕后,窟主还会“请僧设供,庆赞于兹,长将松柏以齐眉,用比丘山而保寿”。至此,开凿一个洞窟的所有工程和仪式才全部结束。


  不是艺术家的敦煌工匠


  是谁绘制了敦煌石窟中这些精美绝伦的画像?学术界研究表明,是一群没有留下姓名的普通工匠。


  在各类敦煌文献中,出现了很多与石窟营建相关的词汇,如看窟、下彭、打窟、调灰泥、上泥、画窟、安窟檐、安窟门、油窟门、上梁、脱墼、垒墙、易沙、堆沙、栽树等。根据从事的工种,敦煌工匠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服务于生活、生产的工匠,如石匠、铁匠、木匠、索匠、褐袋匠、染布匠、瓮匠、帽子匠、皮匠、鞋匠、金银匠、桑匠、泥匠等,另一类是从事文艺创作活动的工匠,如打窟人、画匠、塑匠、笔匠、纸匠等。


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


  《如何读懂敦煌》中谈到,工匠也有等级之分、辈分之别,按技术分有都料、博士、师、匠、生等。都料是工匠技术级别最高者,在汉、唐时期,是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教授,也是工程的规划、设计、指挥者,都料涉及大多数行业,如画匠都料、塑匠都料等。都料之后是博士,博士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是从事高难度技术并独立完成每一项工程的工匠。匠是指有独立能力完成一般技术性劳动的人,这类工匠人数较多,与博士构成整个工匠队伍的中坚力量。工匠中最后一个级别是生,或称学徒工、帮手。


  敦煌工匠创造了精美的壁画、彩塑、幽深的石室建筑。他们默默营造、勤劳的身影也被长久地留存于敦煌壁画上,如莫高窟第72窟绘有《修塑大佛图》《临摹佛像图》,这些敦煌壁画生动展现了一个个形象鲜活的劳作者的身影。自古以来,工匠的地位并不是太高,敦煌石窟的这些工匠们亦然,唐张廷佳《谏表》云:“通什工匠,率多贫窭,朝驱暮役,劳筋苦骨,簟食瓢饮,晨饮星饭,饥渴所致,疾病交集。”可见当时工匠生产生活状况的糟糕。敦煌文书《王梵志诗》中也描述了古代工匠卑微的生活地位:“工匠莫学巧,巧即他人使。身是来自奴,妻是官家婢。”不过,这些出身卑微的工匠在宗教信仰和艺术修为上选择了精进,留下了伟大的艺术。


  马德曾谈到,敦煌工匠是敦煌石窟艺术的设计大师和制作大师。敦煌石窟给我们留下了恢宏的艺术品,却没有留下创造这些伟大艺术的艺术家的名字。敦煌历代艺术创作全部由工匠们完成,这个完成过程包含设计、制作、绘制、彩塑等。有限的文献记载告诉我们,敦煌艺术的创造者的确是一群普通的工匠。


  壁画中的“中国色”


  走进莫高窟,映入眼帘的是五彩斑斓的壁画。这些色彩多样的壁画是用什么颜料涂上去的?壁画中普遍使用的红色是何寓意?这也是作者何鸿感兴趣的问题,他在《如何读懂敦煌》一书中对该问题进行了梳理。


  研究资料显示,敦煌壁画所使用的颜料多是矿物颜料,主要来源于敦煌本地及周边地区、中原地区和西域。颜料的供应决定了敦煌壁画的色彩。学者刘玉权是较早关注敦煌颜料与敦煌壁画色彩关系的研究者,在谈到沙洲回鹘时期的敦煌壁画色彩时说:“回鹘时期,由于河西走廊中段党项人与甘、凉地区回鹘、吐蕃人的频繁战争,中西交通受阻,颜料来源困难,敦煌壁画颜料品种相应减少,常用的仅有铁朱、铜绿、石青、白、黑等寥寥数种……除少数洞窟敷彩比较浓重外,多数敷彩趋于单薄……致使这一时期现存的壁画多为偏冷的青绿色调。”敦煌壁画颜料来源因受战争影响,直接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壁画艺术风格上。


莫高窟中的“美人菩萨”莫高窟第57窟(初唐)


  土红色是敦煌壁画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色彩,这也是传统的中国色。红色系的颜料主要使用的是朱砂、铅丹、朱磦、胭脂、银朱等。2008年,法国国立美术馆科学研究所在研究员带去的敦煌纸绢画和麻织物上发现了织物颜料藤黄、胭脂等。敦煌壁画中的胭脂色,据文献记载源于西域的红花,也有认为源自焉支山的红蓝花。


  土红色调与赭石色系比较接近,因此也有将赭石称为“土朱”。文物保护专家李最雄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颜料分析研究》中说:“到了晚唐,土红的应用又多起来,这一方面说明,当时土红已经从河西地区出产的赤铁矿中大量制得。”赭石色在敦煌壁画中可用作打底,作底色,如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中的青绿山水;赭石也被用来敷染山石,如敦煌莫高窟壁画第45窟唐代观音经变中的山水、第103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山水等。北朝、隋代洞窟壁画会直接在泥壁上刷土红为底色,然后再在其上画佛像。


  黄色则是敦煌壁画中极少使用的色彩,学术界观点认为,古人慎用黄色。有时候人们也会用上等的鸡冠黄研细,用来画黄叶和人的衣服,但是在金的面上忌用。“在金笺上着雄黄,几个月后,金笺就会被烧得惨不忍睹了。”这或许说明了古人慎用黄色的原因。


  白色、青色和石绿色也是敦煌壁画中经常使用的色彩。正是因为这些建造莫高窟的工匠们高超的色彩使用技巧,才让千年后的今人,仍然可以欣赏斑斓多彩的瑰丽壁画。


 
标签: 敦煌壁画

本文标题: 凿窟、工匠和颜料——看敦煌壁画背后的故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61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