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充实的日常生活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3-15 11:36:38  来源:山东博物馆
核心提示: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明清时程朱理学构建了一个普适性的社会伦理规范,将女性的活动范围渐渐缩小到“家”这小小的一隅。然在这一方小小的天空下,美丽、聪明、勤劳的中国女性也总有办法,用自己纤细却有力的双手开辟属于自己的生活,将看似贫乏枯燥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纪录了这个场景:妇女提着盛装饭食的竹篮,儿童手提装满水的壶,前去田地里给劳作的男人送饭。在这幅南宋画家楼璹所作的《织耕图》中,男人在舂米,女人在一旁浣衣、带孩子,虽然辛劳,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以男耕女织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大多数女性不参与下地耕种,但在家庭生活方面,女性同样撑起了“半边天”。


图丨南宋楼璹织耕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明清时程朱理学构建了一个普适性的社会伦理规范,将女性的活动范围渐渐缩小到“家”这小小的一隅。然在这一方小小的天空下,美丽、聪明、勤劳的中国女性也总有办法,用自己纤细却有力的双手开辟属于自己的生活,将看似贫乏枯燥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女性充实的日常生活吧~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北周庾信《舞媚娘》诗云:“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和现代女性一样,古代女性也十分爱美。


  伴随着历朝历代审美的变化,中国古代流行的妆面也十分多样,有浓墨重彩的“白妆”,以乌膏染唇的“时世妆”,淡雅清透的“墨妆”等,在唐代,仅眉毛的画法就有十余种。除妆面外,注重仪表的古代女子也十分重视首饰与妆容的搭配。因此,晨起的梳妆环节,对她们而言是个“大工程”。


  古代女子梳妆时要用到脂、泽、粉、黛、香,工具更是有铜镜、镜衣、镜刷、梳篦、假发、镊子、小刀、粉扑等等,化妆步骤也非常繁琐,大多为先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这七个步骤。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一面通透、明亮的铜镜,无疑是她们梳妆时的最佳“辅助”。这件山东博物馆藏福寿双全铜镜,体形硕大,铸造精美,镜钮四周布置有四个方框,每框内饰有一字,为“福寿双全”四字楷书吉语,字体挺拔有力,简洁清晰。这种方框带字的布局,是明清时期铜镜中比较流行的镜型。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古代女子化妆时要用“妆粉”,妆粉主要是米粉和铅粉。这件清黑缎彩绣莲花纹粉袋,就是古代女子储存妆粉的容器。除了在容貌上的下功夫,古代女子为了使自己周身始终保持“清香”,一般还会佩戴香囊,盛装各式香料的精美华贵香囊之中,也饱含着她们对完美的追求。


图丨古代女性饰品山东博物馆藏


  我国古代女性梳妆、造型可追溯几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女性都保留有蓄发的传统习惯,以其匠心独运创造出各式各样的髻鬟。为了装饰头发,不同时期的女性会在发式上安插珠翠等各类不同材质的饰品。据记载,仰韶文化时期便存在大量锥形、丁字形和圆柱形等用来束发的工具。


  这些发饰、头面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不但种类扩大,在材质选择、雕琢水平、精致程度上都得到了质的飞跃。清代女子用于装扮自己发髻的首饰品类奇多、琳琅满目。笄、簪、钗、步摇、钿、扁方等等各种饰品,数不胜数。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对于爱惜美貌的古代女子而言,梳洗打扮后光洁靓丽的容貌,是美好一天的开始。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虽然爱惜美貌,古代女性的时间并不完全耗费在维持美貌上。在古代传统“男耕女织”的经济观念驱动下,女性与男性一样,虽从事不同的劳动类型,但同样是主要社会生产力。南北朝文人鲍照的《采桑》中写:“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采桑淇洧间,还戏上宫阁。”采桑纺织是古代女性主要从事的劳动。


  与纺织息息相关,刺绣也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主要劳动之一。刺绣,古称“黹”“针黹”,以针行线,于绣料(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用绣迹构成花纹、图案和文字,是我国最能表达材质美、色彩美、纹饰美的传统艺术之一。


图丨清绣花卉鸟兽八联屏山东博物馆藏


  这件山东博物馆藏绣花卉鸟兽八联屏,鲜艳的丝线绣成精美的图案,大红色的背景上绣有八种象征吉祥的鸟兽,栩栩如生的鸟兽与背景上的秀美的花朵、树木相辅相成,彰显着绣者的高超技术。


  “德言容功”是古代社会评价女子品德的四个标准,德为品德,言为言辞,容为仪容,功则为女红。精于“女红”的古代女子,自己穿着的衣裙、裤袜等,大多都是自己裁制、刺绣装饰。唐代允许女性经商,这些经加工的衣裙,常作为女性商人售卖的商品,用以补贴家用。这两件山东博物馆藏清代花卉纹裙,形制规整,衣料考究,裙上刺绣精致、华贵。


  现代女性每日忙于工作,古代女性也一样。《汉书·食货志》记载:“女工一月便得四十五日”,明清时期,苏松(今上海,江苏)是纺织业中心,妇女大多终生不离织布机。七八岁便能纺絮,十二三岁就能织布,每天劳动所得可供一人开销。“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一双双柔弱纤细的手,也能通过劳动,撑起一个温馨的家。


  明代的程朱理学构建的社会伦理规范,缩小了女性的活动范围,多数古代女性一生都只在“家”这一范围内活动,因此,抚育子女是她们生活里极为重要的部分。


  《礼记·昏义》载:“婚礼者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一继后世也”,处于封建小农社会的古代中国,由于生产水平较低,医疗水平较差,人均寿命相对较短,因此普遍讲究“早婚早育”“多生多育”,以新生儿来填补数量不足的劳动力。儒家文化出现后,将源于祖先崇拜的“孝”作为儒家伦理观念的重要基石,讲究“传宗接代”“多子多福”。这幅《清吴嘉猷抚孙太左育婴图轴》中,母亲在桌边端坐,身边环绕着五个嬉戏打闹的孩童,背景中在怪石上蓬勃生长的松柏,也寓意着母亲期望子女,能如松柏一般健壮生长。


图丨清许淑慧婴戏图轴山东博物馆藏


  在对子女的教育中,母亲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古代女性大多一生守在家中,她们的知识、眼界都十分有限,凭借着这些有限的知识,和对子女无限、无私的爱,她们培育出活跃在各行各业的贤才志士,成为支撑国家发展进步的中流砥柱。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早晨开出鲜艳花朵的植物,到晚上就凋谢了,始终苍翠、坚韧的松柏,即便在寒冬中也不减其色。中国女性,如寒冬中的松柏,不论在山涧底,或是在山崖旁,都能以一腔不屈不挠的坚韧,活出一树属于自己的郁郁葱葱。


 
标签: 古代女性

本文标题: 古代女性充实的日常生活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32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