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202处历史建筑如何活化利用?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10 11:33:43  来源:南方日报
核心提示:跟随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惠州历史文物的规划保护体系不断深化。日前,市住建局对外发布《惠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为保护体系再添一笔浓墨,针对目前被确立为全市首批历史建筑的202处古宅建筑,将按区域、建设年代等指标进行细致梳理,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
  跟随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惠州历史文物的规划保护体系不断深化。日前,市住建局对外发布《惠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为保护体系再添一笔浓墨,针对目前被确立为全市首批历史建筑的202处古宅建筑,将按区域、建设年代等指标进行细致梳理,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

  对于历史建筑保护所需要的资金,规划在强调保护的同时加大对于老建筑活化利用的探索。除了将首批历史建筑规划统筹,并设立保护名录和划定保护范围,也提出在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引入企业和个人等社会投资主体认养和科学利用历史风貌建筑。


  首批历史建筑纳入规划

  “历史建筑就是历史时期的老建筑、老宅子,是城市文化肌理最直观的呈现形式,一旦破坏就无法还原,必须要好好保护起来。”市住建局负责人谈起规划的初衷,坦言这是保留城市文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需要。

  关于历史建筑的标准,规划提出主要为反映一定时期城市建设历史与建筑风格、具有较高建筑艺术水平的建筑物,以及重要的名人故居和曾经作为城市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建筑,并被相关政府单位确定具有保护价值。

  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在归纳和挖掘全市范围内的古建筑,并结合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经济等价值对历史建筑进行详细分类。同时根据建筑形式、层数、内部空间结构、保存完好情况进行综合价值评估。纳入当前规划范围的主要为已入列惠州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的建筑,主要集中在惠城区和惠阳区,共有202处历史建筑,其中惠城97处,惠阳105处。

  在区域分布上,惠城97处历史建筑集中在桥东、桥西街道。其中桥东有42处,分布在新民街、水东街、铁炉湖、惠新西街四个区域;桥西有53处,集中在北门直街、金带街、尔雅巷等。中心城区以外的历史建筑仅有两处教育建筑,位于三栋,分别是鹿颈村演达小学和坝山口村养志小学。惠阳区域则全部集中于淡水街道。

  200多处古宅需要保护,如何突出重点?规划按照建筑的历史、价值、特色、完好程度等情况划分出不同保护层级。对历史文化价值高,具有典型代表性且建筑整体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实行重点保护,要求其外观风貌、主体结构、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

timg (1)

  多渠道筹措保护资金

  延伸到保护举措,市住建局负责人认为强化社会意识非常关键。他介绍,当前历史建筑的统计和分类等基础工作告一段落,但要保护好仅有政府参与还不够,需要社会各界与市民的配合协助。

  “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申报、《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出台是个不错的契机。”该负责人表示。

  历史建筑修缮和环境整治,以及后续维护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支出成为文物保护的关键。在该问题上,规划在以往强化政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历史建筑的自身造血。规划建议,要充分培育历史建筑自身的造血能力,形成良性的保护与利用循环,通过利用的盈利来贴补保护费用。因此,建议积极引入企业、个人等社会资本进行活化利用,进而优化保护。

  在社会资本活化利用的环节,规划作出详细规划,对于建筑形态、文化特色、传统风貌和现状条件等进行严格保护。同时要求资本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科学利用,积极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和传统村落,实现“保护促利用、利用强保护”的良性循环。

  此外,规划要求城市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形成相对稳定、专业的保护力量。同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设立社会基金、捐赠、开展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保护历史建筑。
 
标签: 历史建筑

本文标题: 惠州202处历史建筑如何活化利用?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84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