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国家宝藏》做到了!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23 11:00:06
核心提示:自古以来,最后出场的都是重量级,所以有了“压轴大戏”一说。正如称为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的文博节目《国家宝藏》,当之无愧成为2017年度文化压轴大戏。


  自古以来,最后出场的都是重量级,所以有了“压轴大戏”一说。正如称为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的文博节目《国家宝藏》,当之无愧成为2017年度文化压轴大戏。

  这档节目集结9大国家重量级博物馆27件珍贵馆藏文物的综艺节目一经播出,便被各种刷屏,朋友圈里到处为它点赞,微博实时霸屏打call,“王凯”和“国家宝藏”等相关词相继上热搜,连一向高冷的豆瓣也拿下了9.3的高分。

  为何,《国家宝藏》能如此火?我们一起来看看。

  《国家宝藏》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这档追寻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节目为何会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最主要的还是创新!《国家宝藏》无论从题材选择、节目模式还是内容表现等各方面,都选择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其采用情景剧的方式,把厚重的历史用有趣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一改文博类节目“正经脸”的形象。


  “如此炫酷的开场,一看就知道,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的这句别致逗趣的开场白,瞬间让《国家宝藏》圈粉无数。

  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号召了9大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每一家都有十几万件甚至上百万件的馆藏。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共27件文物,以“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院长为首的9大博物院院长坐镇点评,李晨、王凯、梁家辉等27位明星作为守护人。


  节目以“小剧场”的形式,将“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相结合,将每件国宝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更好的了解国宝背后的非凡身世、不朽光芒,真切感受到文物历经风雨而来,每一个都饱满的生命和岁月的传奇,一下子让国宝“活”了起来、“近”了起来。


  下面我们来感受下:

  首期节目里,王凯演绎的“瓷瓶剧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各种釉彩大瓶”。


  大臣说,您把黄公望和王羲之的作品弄成那样了,得把人给气活过来。结果两人就真的气活过来了。


  王羲之说:“你要做这么一个瓶子,你家里人知道吗?”乾隆说:“皇阿玛要是在世,肯定支持我。”然后雍正也气得从棺材板里跳出来了。

  其实,这段表演的信息量极大,不仅有对“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的介绍,更包含许多乾隆的趣闻轶事,以及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喜爱的瓷器风格,笑点十足。


  原来,历史上的乾隆,特别喜欢在喜爱的书画作品上题字盖章,在瓷器审美上也偏好“热闹浮夸”,被戏称为“农家乐审美”。但他并没有放弃——“我不求天下人理解,只求让后人知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而节目一播完,农家乐审美的“各种釉彩大瓶”和盖满章的《快雪时晴帖》顿时成了“网红”。有网友吐槽:“原来《国家宝藏》是个‘大型文化吐槽乾隆审美’的节目。”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创新

  《国家宝藏》敢于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拉近年轻人和文物之间的距离,让很多网友自动参与其中,如制作乾隆表情包等。尊重年轻人的审美,并加以引导,这恐怕也是节目受到年轻人追捧的重要原因。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有用当下的社会语言讲出来、用当下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才能赋予其时代魅力。毕竟首先要让大众有了解的兴趣,否则再好的内容,没有人愿意看。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样能赢得公众的追捧。

  有网友留言称:

  “看了这个节目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国家竟然有那么多国宝啊!”

  “以前看文物都是匆匆而过,没想到它们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看完节目,最感动的是历朝历代,那些有意识、无意识去保护中华文脉的读书人、匠人,他们是真正的国家宝藏。”

  让沉默的国宝说话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表示,我们很荣幸,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次把文博领域跟大众娱乐、综艺形态结合在一起。每一件文物的真正价值,不是它值多少钱,而是它背后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以及它所代表的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进程。节目播出之后,如果大家都为自己能够了解国宝的过去和现在而骄傲自豪,都想走进博物馆,这就是《国家宝藏》最大的成功。


  《国家宝藏》是九大国家级博物馆馆长,第一次以纯综艺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文物。《国家宝藏》的艺术顾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说过,“做这个节目,就是要告诉民众,博物馆不是旅游景点,而是常去常新的地方,每次去看不同的策展布展,都能看到不同的东西。”

  给孤独的匠人点赞

  《国家宝藏》的好,不仅在于有趣的形式,还在于在文物背后见人、见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国家宝藏》可能不会这么火。正是因为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


  比如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

  文物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它们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我们的未来,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国宝守护者,每一件国宝都是活着的传承。


  《国家宝藏》的国之重宝,“对话岁月,万语千言,历史这本书,我们一起慢慢翻,一眼千年,光阴似箭,守护的故事里,已过沧海桑田;再多溢美之词都显得苍白。”让人们与文化长谈,何尝不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

  我们的先人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优雅如瓷,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吧。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真正的弘扬优秀传统。

  让沉默的国宝说话,给孤独的匠人点赞。唯有通过更多这样的努力,才能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小编也想说说《国家宝藏》

  作为半个圈内人,小编不但很快被《国家宝藏》圈粉,更可怕的是看了一集之后,小编就生病了,而且病的不轻。临床症状表现为:

  度日如年,盼望新的一集快点播;微信、微博等到处搜关于国家宝藏的种种,想知道大家是怎么看这个节目的,看到有人和自己一样喜欢这个节目就兴奋;不时地想到里面的桥段会自己一个人傻笑;查找已播出宝物的信息,猜测后面一集会有哪些宝物,会如何演绎,甚至自说自话。

  小编这样子,十足的圈内人(古建中国创始人黄先生)看不下去了,于是给小编开了一剂良方:国家宝藏前生5钱(9集中27件宝物被遗落的前生),今世5钱(9集中27件宝物于当世的意义),加泉水小火炖煮7日,放至温热后服下,9次27帖之后自可痊愈。

  接下来,小编将逐集来说说《国家宝藏》里的宝物们,如果您也和小编一样被《国家宝藏》圈粉,或者想帮小编快点痊愈,就请添加微信(18057192001)和我联系吧!
 
标签: 国家宝藏 文物

本文标题: 让文物“活起来”,《国家宝藏》做到了!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45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