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重器——良渚文化之“玉琮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1-02 14:27:03
核心提示: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反山第十二号墓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为礼器或财富象征。这件玉琮的制作,技术高超,可称神工鬼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宝。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之首。,故称“玉琮王”。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名称:玉琮王;
  用途:玉制礼器;
  质地:玉;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点:浙江省余杭县;
  现存: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国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反山第十二号墓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为礼器或财富象征。这件玉琮的制作,技术高超,可称神工鬼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宝。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之首,故称“玉琮王”。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QQ截图20180102143340

  良渚出土玉琮王是新石器时代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高8.8厘米射径17.1---17.6厘米孔径4.9厘米。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琮体四面中间由约5厘米宽的直槽一分为二,由横槽分为四节。这件玉琮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注:“琮,瑞玉,大八寸形似车车工两字合成一字。这是对琮的最早定名。根据《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琮是一种用来祭祀地神的礼器。看良渚文化的玉琮,它的形状内圆外方,中间为圆孔。专家们推测,它可能是原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方象征着地,圆象征着天,琮具有方圆,正是象征天地的贯穿。在当时,每当丰收或祭日时,就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良渚先民就用它来与天地神灵沟通。

  因此,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反山第十二号墓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这件玉琮的制作,技术高超,可称神工鬼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宝。现藏于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玉琮王的主要特征

  中国的玉器历史绵亘七千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琢玉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这其中以太湖流域、辽河流域出土的玉器最为瞩目。

  1986年余杭反山良渚M12出土的这件玉琮,高8.8、宽17.1-17.6厘米,纹饰繁缛,体形硕大,重达6500克,号称“琮王”,白玉质,有浅黄色斑,器高一节。边棱处隐起人面像,眼圆,有重圈,嘴阔。用弧线勾画出圆胖脸型的两颊轮廓。头上以阴线刻变形的冠状装饰。知此写实的人物画像,在良渚玉器中是比较少见的,良渚玉器的琢治是依重竹片、竹筐、皮革、石英颗粒、鲨鱼牙等非金属工具完成的。因此,在锯切时往往在器表留下弧线琢痕;钻孔采用圆管对钻技术,孔径外大内小,并留有旋纹;孔内常常留有台痕,兽面纹上的重圈眼是田八九条直线环接而成,外圈则是由小圆管琢磨而成的。

  该琮王由软玉制成,呈黄白色带紫红色瑕斑,上面琢刻有精细独特的纹饰,对称工整,匠心独具。玉琮四面竖槽内上下布列神人兽面图案,尚属首次发现,该图案细如毫发,肉眼极难辨识,被确认为良渚人的“神徽”;而横槽下方则雕有兽面纹,两侧又各线刻一形体夸张的“神鸟”图案。这种神人、兽面和鸟纹的组合纹饰,在同类玉琮中具有代表性。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深沉严谨,对称均衡,以浅浮雕装饰手法见长,尤其线刻技艺,后世几乎望尖莫及。这件琮王从同期出土的器物判断,时间应是良渚文化中期,迄今约五千年。

  《周礼》有“黄琮礼地”、“璧琮以殓尸”的记载,由此推断玉琮在当时应该是一种礼器,或许就是祭礼巫师沟通天地的重要法器。该琮王出土时,平整地置于墓主头骨左上侧,可见它对于墓主的重要性。

QQ截图20180102143402

  玉琮的文化内涵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

  新石器时代发现较多的良渚玉琼,玉材为产于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居多,部分黄色,土浸后呈雾状乳白色。除少数作圆筒状外,多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琮体切割规整,中孔为管钻对穿而成,中接处常留有两层。玉琮的形体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琮身均饰有兽面纹,纹饰以四角线为中心,分成四组,随琮高低不同,以相同的纹饰分数组饰于琮上。部分玉琮在主体兽面纹外,用细阴纹刻细"神人"图形和云雷纹,阴线用利石刻划而成,线条坚挺。浙江杭州反山遗址出土的神兽纹玉琮为现今所见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称为琮王。

  商周时期玉琮数量不多,从出土的实物看,这一时期琮的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玉琮切割规整,中孔较大,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了两件有纹饰的玉琮,一件上下各饰一组弦纹,四角有凸棱,侧面饰竖道弦纹,该造型很少见。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与西周相近,形体较小,战国部分玉琮刻有细致的兽面纹,勾云纹等纹饰。汉代玉琮已不再制造。

  宋以后出现了仿古玉琮,但宋至明的仿品上多饰当时流行的纹饰。明末至清代的伪古玉,以仿商周素面矮体玉琮为多,也有仿良渚文化玉琮。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琮尤甚。因加工工具,习惯的不同,伪品多数显得圆滑有余而古意不足,熟旧的程度更难做得逼真。

  根据《周礼》和《说文解字》的记载,琮是一种玉制礼器,用来祭祀地神。良渚文化玉琮之内圆外方、中有圆孔的形制,可能是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
 

本文标题: 国宝重器——良渚文化之“玉琮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63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