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传统民俗文化里的旧记忆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1-24 13:41:36  来源:楠书房
核心提示: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早在汉代就有在门上贴门画的习俗。木板年画也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源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民初;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对比强烈、古拙粗犷...以传统构图技法,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早在汉代就有在门上贴门画的习俗。木板年画也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源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民初;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对比强烈、古拙粗犷...以传统构图技法,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QQ截图20180124134515

  门上画门画含有“御凶”的意思,特别是在旧时农历新年,既说贴上一对门神,可以祈求平安吉祥,同时,也有装饰门板的作用。

QQ截图20180124134522

  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像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河南开封朱仙镇、四川绵竹、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广东佛山、山西临汾平阳、福建漳州、湖南邵阳滩头木版年画等都久负盛名,各有千秋。

  年画雏形是贴门神

  年画的雏形是贴门神,据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南方地区“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唐代以后,门神演变为秦琼和尉迟恭两员猛将守护宅院,并成为最大宗的年画题材。

  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一种门上贴鸡的新形式。

  晋朝王嘉在其《拾遗记》中讲述了门上贴画鸡的缘由:远古时代,尧在位之时,有碉支之国进献了一只双瞳眼睛的鸟,状如鸡,鸣似凤,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这种鸟有时一年来几次,有时几年不来。它不来的时候,人们就用木、铜刻铸成它的形状,置于门户之间,魑魅丑类看见后就惊伏骇退。

QQ截图20180124134541

  ▲吉祥门神大吉大利:文门神。古时人们视鸡为神鸟、瑞禽,可驱邪降福。图中雄鸡头耸红色高冠,体态英武健美,羽毛绚丽;童子身穿彩衣,戴金冠,系金项圈,手执牡丹花骑於鸡背上,健康而俊美。空中日月高悬,点缀如意、玉磬、荔枝。"鸡"、"吉"谐音,"荔"、"利"同音,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

  宋徽宗当政时期,随着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术交融发展,年画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年画,点缀年华也

  “年画”一词,有说法是最早见于道光29年(1849年)李光庭的《乡言解颐》。其中“新年十事”中记载:“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

QQ截图20180124134552
▲天津杨柳青年画《四季平安》,创作于清康熙年间

  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每至腊月,繁盛之区,专搭席棚,售卖画片(京人称年画为画片),妇女儿童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

QQ截图20180124134602
▲天津杨柳青年画《莲生贵子》,创作于清代.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QQ截图20180124134609
▲天津杨柳青年画《丑末寅初》,创作于清光绪年间。

  年画——中国文化深处的艺术表达

  年画之于新年,不仅是年味儿,更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年画中,有与天地的交流,有对历史的回望、对祖先的怀念,对趋吉避凶的祈愿,这些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和中国文化深处的艺术表达,是传承和发展年画的基点。

QQ截图20180124134627
▲桃花坞年画《琵琶有情》

  一千一张年画一个故事,一张年画,展现了古人对待年的庄重与敬畏,渗透着农业社会的生存智慧,也是中国文化深处的艺术表达。

  在老匠人一刀一刀的雕刻中,一座沟通千年的文化艺术将在现场为大家展示,文化延续,历久弥新,穿越千年,我们都是木板年画的今生守护人。

 

 
标签: 年画 民俗文化

本文标题: 年画——传统民俗文化里的旧记忆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401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