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中阿文化交流的前景展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02 11:36:18  来源:人民画报社
核心提示:从中阿文化交流的历史来看,地区间的贸易往来是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随着物质文化传播的逐步发展,附着在物质商品上的科技、艺术、经济和生活方式等文化样态也逐渐得以传播。
  从中阿文化交流的历史来看,地区间的贸易往来是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随着物质文化传播的逐步发展,附着在物质商品上的科技、艺术、经济和生活方式等文化样态也逐渐得以传播。当前,中阿双方均倡导宽容、和谐、合作的精神,为深化中阿各领域合作,维护文化多样性奠定了基础。新时代加强中阿文化交流发展,推动中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timg (1)

  打破贸易壁垒,深化经贸合作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阿之间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经贸关系更加紧密。进一步解决贸易壁垒问题,既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需要,也将为中阿双方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而强劲的动力。同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成本快速上涨,部分传统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加快,国家“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蕴含的重大政策机遇,也将惠及中阿经贸交流。

  构建科技合作新格局,共同推动科技进步

  自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合作起,双方就开始了科技交流,涉及天文、历法、军事、医学、建筑等领域。近年来,中国对阿的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这也是双方科技交流的重要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下,中国在加大科技输出和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可加大对阿拉伯新科技的深入研究,促使中阿双方拓展新的合作空间,构建科技合作的新格局,共同推动科技进步。

  拓宽文艺交流领域,促进民俗文化交流

  当前,中阿之间的文艺交流主要是以舞台形式的歌舞类文艺演出形式出现。中国可以通过与阿拉伯国家间相互培养文艺工作者,促进双方的文艺交流。积极寻找中阿文明在思想观念上的共同点,增加对文艺的认同感,拓展文艺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中阿之间的文艺互访与交流。

  民俗文化交流是增进彼此文化内涵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中阿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中阿民俗交流创造了机会,但还不能满足中阿文化广泛深入交流的需要。双方应突破传统模式,开创“官方搭台、百姓唱戏”的文化交流新局面,为中阿民俗交流搭建桥梁、提供机会。

  发挥地方人文优势,巩固中阿文化交流

  充分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文资源优势,拉近同阿拉伯国家人民的情感,促成民意相通,民心相连,以此加强和完善中阿文化交流。近年来,宁夏广泛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未来,宁夏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以地方人文交流为起点,逐渐拓展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由点及面地推动整个国家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

  开发旅游合作新路径,扩大体育交流范围

  在推动中阿旅游业发展时,可以将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智能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在旅游产业中,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既能引导新的旅游消费,还能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和旅游产业模式创新。同时,中国也需致力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阿语人才的储备,引导阿语人才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中阿之间的资本流向可以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体育文化交流项目的倾斜。中阿之间未来的体育交流,可以通过深化优势项目合作,增进优势互补、完善优势项目的对接机制,创新优势项目交流方法、规避风险、扩大交流范围等途径得以加强。

  发挥新媒体作用,开拓文化交流新渠道

  媒体交流既是中阿合作交流的重要领域,也是促进和深化中阿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渠道。随着新媒体技术和自媒体在各个领域地广泛应用,媒体强大的传播功能已势不可挡,成为新时期文化交流与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早年,由于受到语言基础和信息获取途径的制约,中阿双方文化交流没能有效发挥媒体的作用。当下,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手段,减少语言障碍,以构建新型文化交流模式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中阿文化交流。积极搭建中阿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网上丝绸之路,将为中阿文化交流带来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阿文化交流应秉承中阿友好的历史传统,创新中阿文化交流的体制机制,拓展中阿文化交流的广阔空间,推动中阿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标签: 文化 一带一路

本文标题: 关于“一带一路”中阿文化交流的前景展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444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