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21 11:25: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核心提示:如何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如何让传统文化以更新颖、更亲民的形象根植人心?如何让“老传统”激发全新的活力?在全国两会上传来的这些声音,值得关注。
  如何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如何让传统文化以更新颖、更亲民的形象根植人心?如何让“老传统”激发全新的活力?在全国两会上传来的这些声音,值得关注。

  文化遗产如何弘扬

  ——“让人民群众零门槛、无障碍地接触到”

  近些年,文博行业悄然发生着变化。“故宫跑”、“看展热”等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开始关注并爱上文化遗产。“活”是形成吸引力的关键。13日在两会部长通道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就表示,要使文化遗产既保护好,又活起来。

  怎样才能让文物活起来?雒树刚坦言,要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利用好文化遗产;要让人民群众零门槛、无障碍地接触到文化遗产;要推出更多的精品展览,满足人民群众的鉴赏需求。而近600岁的故宫近年来推出众多文化创意产品,更俨然成为“网红”。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认为,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故宫拉近和普通民众距离的最直观体现。

  以国宝为题材的电视节目近来备受欢迎。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看来,让国宝活起来可以多措并举,“条条大路通罗马”,电视节目也并不是让国宝活起来的唯一方式。他透露,国家博物馆正在推进智慧国博建设,今年也会尝试其他方式盘活文物资源。

QQ截图20180321144617

  老艺术新传承

  ——“并非让每个孩子都要学唱戏,而是让他们感受包含的文化元素”

  在文物之外,文化遗产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主要靠人——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绘画等,都有赖于艺人代代传承。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戏曲艺术的弘扬,就颇具借鉴意义。

  早在2008年,官方就曾在一些学校试点,开展“京剧进校园”。十年过去,这一尝试已“遍地开花”。如今这项舞台艺术已经深入校园、乡村,这正是非遗传承的力举。雒树刚说,“要保证大中小学的学生每年至少看一场戏,保证每年为每个行政村送一场戏”。

  诸如“戏曲进校园”等举措,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有政协委员带来对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量化标准,并纳入学校年度业绩考核内容方面的建议;另一方面,对弘扬戏曲艺术的实际意义,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直言,并非是让每个孩子都要学唱戏,而是让他们感受京剧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产业化

  ——“让文化焕发出更强大的生产力”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除了需要孕育和培养“工匠”和“土壤”,如何让其焕发新生同样不可忽视。雒树刚就曾提出,非遗应实行生产性保护,将传统工艺和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则提议,将传统文化和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手艺农村”计划,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非遗歙砚技艺传承人王祖伟也发出类似呼吁:“让文化焕发出更强大的生产力”。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走过一千多年历史的歙砚如何历久弥新?王祖伟建议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国家从全局角度协调区域文化发展,推进区域内文化生态和文化行业建设。

  作为定瓷技艺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庞永辉也建议,将定瓷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重点文化工程,纳入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相关规划,加大定瓷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民族文化助力扶贫

  ——“这远比直接用金钱帮助他们更有意义”

  传统文化正以现代人熟悉的方式走进生产生活。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也有新法子,她曾用竹编技艺带动20多个乡亲致富。竹编工艺成为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致富的一个工具,他们村80%的人住上了小洋楼,60%的人开上了汽车。

  来自黑龙江的刘蕾是赫哲族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在代表通道上展示着由鱼皮制作成的精美的头饰、钱包、挂件。“我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过去,民族文化只能靠口耳相传,困难重重,”她说。如今,民族聚居乡已开始推广民族工艺品,打造民族旅游项目。

  “民族文化是民族之魂,我们一定把民族文化更好传承下去,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快,”刘蕾说。杨昌芹也认为,“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应当深入挖掘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当地特色资源,这远比直接用金钱帮助他们更有意义。”
 
 
标签: 传统文化 两会

本文标题: 【两会】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466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