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山中路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南宋的印迹民国的范儿,这里最杭州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3-28 16:04:12  来源:浙江记忆
核心提示:老杭州对中山中路的感情,都很笃深,有人在这里长大、有人在这里吃过葱包侩,这里代表着杭州的老风情。
 

 
  老杭州对中山中路的感情,都很笃深,有人在这里长大、有人在这里吃过葱包侩,这里代表着杭州的老风情。

  曾经,这条北起解放路官巷口,南至清河坊鼓楼的老街,市井繁华,是杭州城里最热闹的一条商贸街。

  如今,千年转瞬,这里依旧坐落了像凤凰寺、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四拐角近代建筑群这样历史老建筑,承载了杭州最为深厚的历史记忆。

  2007年经国务院批复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规划的20多个历史文化街区中,中山中路就是其中之一。

  而最近,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又多了一块金字招牌——它成功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而且还是杭州市唯一。

  为什么会脱颖而出

  靠的就是老底子的味道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4月21日对外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一共有30个街区入选。这其中有不少“老熟人”,比如上海的外滩历史文化街区、安徽黄山市屯溪区的屯溪老街、福建厦门的鼓浪屿历史文化街区。

  而除了杭州的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浙江入围首批名单的还有龙泉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绍兴市蕺山(书圣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兰溪市天福山历史文化街区。

  在全国这么多历史文化街区中脱颖而出,中山中路靠的是什么?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研究所所长华芳一语中的:“中山中路是千年以来,杭州美丽华贵天城的历史见证。这次能够入选,和它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密不可分。”

  华芳平时主要从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熟悉中山中路的历史。她说,和很多这次入选的历史文化街区相比,它的历史底蕴一点都不输别人。中山中路的历史从南宋,一直贯穿民国,直至现代,有千年的历史。

  “自南宋始,它一直是杭城最为重要的城市商业中心所在。南宋时,它是都城临安城格局中南北走向的主轴线,直通皇宫,被称为御街、天街。中山中路也是杭州当时最宽,最繁华的一条路。元朝时,这里外商云集,它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到了民国时,金融发达,它被称为‘杭州的华尔街’。至今,这里还有不少银行的旧址。”


  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中山中路,别有风韵

  选国家队意味着什么

  杭州的保护和管理,专家很认可

  杭州人对于这条全长约1500米、东西进深约100米、规划用地面积23.6公顷的历史文化街区,有着很特殊的感情。

  杭州对于中山中路的保护也一直很用心。在2006年,杭州出台了《杭州市中山中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想让这条千年老街重现钱塘繁华。

  作为传统商业街区,中山中路至今仍保留着方裕和、状元馆、高义泰、九芝斋、豫丰祥、邵芝岩、奎元馆等十数家名店老店。街道两侧分布的清至民国初期建造的历史建筑有银行、店铺、民居、寺庙等多样建筑类型,是杭州近代历史建筑最集中、反映杭州历史变迁最丰富的街道。

  那么,这次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对中山中路,乃至对于杭州,意味着什么?

  华芳说,就和西湖申遗成功一样,说明杭州对中山中路的历史保护管理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这是非常难的。

  “中山中路的历史传承延续性很好,这条街已经活了上千年,今天,你如果细细去看,还能看到宋朝的街巷遗址、元朝的宗教建筑、清代的老字号、民国的银行店铺。另外,说明中山中路保护的原真性同样也是被肯定的。因为过度改造的历史街区会丧失它本来的文化韵味,是得不到认可的。”

  另外,华芳说,这次的入选也能鼓励杭州对中山中路更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让它的业态更为丰富。比如,提升沿街一些店铺的成长空间,让它更符合这条商贸老街的气质,使得中山中路更有活力。

 

本文标题: 杭州中山中路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南宋的印迹民国的范儿,这里最杭州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4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