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在汉代不好好读书,就回家种田!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0-10 09:34:48
核心提示:关于读书,基本有两种观点,一是“读书无用论”,一是“读书有用论”。读书无用论,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主题曲中就有一句读书人自嘲的话,说的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关于读书,基本有两种观点,一是“读书无用论”,一是“读书有用论”。读书无用论,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主题曲中就有一句读书人自嘲的话,说的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今天我们主要说说“读书有用论”是怎么来的。


  “读书有用论”这一观点应该从哪儿说起呢?我想应该从民众获得完全的受教育权开始说起。你想,要是老百姓都没人接受教育,那么谈“读书有用论”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春秋战国以前的西周社会,教育是贵族的“专利”,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学习,普通百姓无缘教育,教育对他们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所谓“学在官府”,说的正是就是这一状况。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的解体,原有的固化的社会阶层被打散,贵族失序,有的甚至沦落到和普通百姓无异的境地。官学也随之崩溃,文化资源开始走下神坛,转而走向民间,私学获得了大发展,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的浪潮中来。我们常说的诸子百家,就是在这一形式下发展起来的。社会地位卑下的劳苦大众通过学习以后,尝到了学习带来的巨大的利禄好处。“读书有用论”开始成为他们的共识。


孔子授徒

孔子授徒


  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出身普通家庭的士人,正是靠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吕氏春秋·尊师》记载:


  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之大驵也,学于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这里直白地道出春秋战国时期,读书学习对士人改变自身命运、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意义。


  汉代是“经学时代”,儒家经典不仅仅是学者研究学术的基本教材,而且还是学者通往官场的必由之路。那时候人人读经、学经,一个老师名下动辄就成千上万的弟子,一点都不是夸张。有一个大儒叫夏侯胜,他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古代的“士”大致类似于今天的读书人、知识分子。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一个读书人最怕的就是学问(主要是指汉代的经学)不深。倘若有一定的造诣,就可以高官任做,骏马得骑。要是不好好读书,还不如回家种地去。


  你上课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听老师说“不好好读书就回家种地”,考试没考好,家长也会叨叨“不好好读书就回家种地”?“不好好读书就回家种地”就追溯到汉代大儒公孙胜的“学经不明,不如归耕”。这就是典型的“读书有用论”。


  大概每个孩子听到这句话,大概还是会在心里嘀咕几句:就算我不好好读书,也不一定非得去种地啊?是的,你说的对,但是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有用,而且用处不是一般的大。无论在汉代,还是在今天,读书都是有用的,尤其是对既没有财富积累、又没有政治权势可以依靠的普通读书人,读书学习的用处都是大大的。如《后汉书·桓荣传》载: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桓荣是谁?是东汉大儒!从他开始,桓氏一门就是著名的教育世家,父子兄弟相继为帝师。这一切都是拜“读书”所赐啊。当初遭受社会动乱,桓荣与同族人桓元卿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桓荣仍然读书不辍。桓元卿嘲笑他说:“你只是白费力气,如今这年月,你学的经术什么时候才有用武之地啊?”说白了,你成天读书有啥用?你连肚子都填不饱。桓荣只是笑笑不说话,等到他后来做了太常,元卿才追悔莫及:“我哪里想到读书竟能这么有用!”


 
标签: 读书论 汉代 书生

本文标题: 读书论——在汉代不好好读书,就回家种田!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02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