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中国四大木雕”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1-10 10:31:45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秦半两
核心提示:木雕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各大木雕流派也是精彩纷呈,中国木雕品种繁多,流派纷呈。

  木雕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各大木雕流派也是精彩纷呈,中国木雕品种繁多,流派纷呈。因分布之广,各地民俗、文化、取材、工艺的不同,形成了以浙江东阳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乐清黄杨木雕、潮州金漆木雕为主的四大流派,称为“中国四大木雕”。


东阳木雕


  1.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Dongyangwoodcarving)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被誉为中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


  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2006年5月20日,东阳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雕梁画栋,雕饰门楣、屋椽、窗格、栏杆、飞罩挂络……东阳木雕所至之处,无不显示出古朴典雅、富丽华贵之格调。可以说木雕艺术在古建筑中所独具的装饰作用通过东阳木雕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金漆木雕


  2.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goldandlacquerwoodcarving)又称潮州金漆木雕,简称潮州木雕,是广东潮州地方传统雕刻艺术之一。金漆木雕始于唐,盛于宋。在庙宇建筑中,随处可见栩栩如生的木雕工艺,往往带有故事性,蕴含发人省思的意义;而供人祭拜的神像,也常是木头雕刻,甚至贴上金箔以显示尊贵以樟木为主要原料进行雕刻,并在其上髹漆、贴金的木雕。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潮州金漆木雕以樟木为料,雕刻人物景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作品多层镂空,富立体感,玲珑剔透,外表贴金,典雅富丽。


  在庙宇、祠堂、豪宅、华厅等建筑中,随处可见栩栩如生的金漆木雕工艺,且往往带有极强的故事性,蕴含发人省思的意义。


  而供人祭拜的神像,也常是木头雕刻,以樟木为主要原料进行雕刻,并在其上髹漆、贴金,以示尊贵,且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黄杨木雕


  3.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是浙江地区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


  最早在元代至正二年的“李铁拐”像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清时期,黄杨木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手工艺术风格,并且以其贴近社会的生动造型和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


  乐清黄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黄杨木雕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


  时至今日,乐清黄杨木雕的材料来源出现危机,同时专业人员流失严重,新人难以为继,且个体作坊分散,难以产生影响。这些状况都影响着黄杨木雕技艺的发展,迫切需要有关方面制订方案对这一特色技艺加以抢救、保护。


龙眼木雕


  2.龙眼木雕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中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民族传统工艺品,福建优秀民间雕刻艺术。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产的龙眼木而得名。龙眼木(即桂元树)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主要产地由福州发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


  龙眼木雕的表现题材多为古典的老翁、仕女、仙佛、武士等,并以雕刻寿星、渔翁、弥勒、达摩、仙女等人物见长。草虫、花卉、果盘和牛、马、熊、狮、虎及金鱼、仙鹤等也是龙眼木雕常用的题材。


 

本文标题: 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中国四大木雕”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58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1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