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需要主流价值引导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4-14 10:02:44  来源:贵州日报
核心提示:大众文化与“大众化”这个概念密切相关。什么叫“大众化”呢?首先是代表大众的利益与心声,满足大众的需要与喜爱,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与价值珍重,吸引大众的注意与参与。


■ 王 蒙

  大众文化与“大众化”这个概念密切相关。什么叫“大众化”呢?首先是代表大众的利益与心声,满足大众的需要与喜爱,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与价值珍重,吸引大众的注意与参与。

  不过,除了“大众化”,我们的文化建设还得讲“民族化”与“科学化”。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内容、文化产品,应该能够代表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与特色,能够吸纳与体现现代科学的成果,能够攀登民族文化的高峰,能够体现科学进步的前沿。仅仅讲“大众化”,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我们还得注意:“大众化”并不一定等于大众文化,有时候很可能是指精英、高端文化的普及。而“大众文化”的说法,却主要指迎合市场口味的畅销追求。对于不同的大众化,对于大众文化与文化的大众化,我们必须分析明白。

  文化要为大众服务,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就是全部人口的平均水准,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层次将会降低乃至瓦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是由这个国家的文化精英与文化高端成果所定位的,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一点。同时一切民间文化的宝藏,也都需要高端的文化认知与高水准的挖掘、保护、整理与弘扬。

  现在的问题,首先是浅薄、空心(无思想内涵)与低俗的文化产品。粗制滥造、陈陈相因的视听与阅读作品。炒作、谩骂、小团体的门户之争替代了认真的文化批评。封建迷信残渣的泛起。打着文化开发的幌子圈地捞钱: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低俗做法。文化事业上的假冒伪劣:如假文物的出现。传媒制造速成明星,传媒文化评估的公信力丧失。文化、艺术、学术领域的不正之风:抄袭、枪手、红包交易等。

  其次,大众文化中的媚俗倾向值得警惕。俗的因素并不可怕,通俗、流行、娱乐、休闲、时尚、世俗、浅俗、俗文化都不一定是负面的贬义词,它们甚至常常是有利于社会正常运行的。可怕的是与俗在一起,没有或缺少高端的文化成果与文化评估,搞得只剩下了俗,俗的东西猖狂蛮横,占领一切平台,高端的东西则边缘化到喘不过气来,或者干脆将高端文化排挤殆尽。

  再次,大众文化的消费性也要有度。从短平快的畅销的角度看,消费性文化远优于高端文化。从畅销的角度看,短平快的文化热得快冷得也快,趋时快过时也快。何况,一个社会完全放开手让市场去决定文化资源的配置,是不可取的。领导、专家、高校、研究机构、文艺团体、负责任的传媒,在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那么,大众文化如何既有“大众性”又有“文化性”,在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也能传递价值引导价值?

  满足世俗需要的文化成品可以很多。真正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却只能是、至少主要是高端的文化成果与文化人才。从人类与民族的文化发展上来看,一个李白胜过一千个三四流的写诗者,一部《红楼梦》胜过一千本二三流的长篇小说。我们不能只看到市场,而看不到真正的高端文化。

  有深入浅出的文化精品,如《红楼梦》。有深入深出,只能满足小众需要的高端成果,如爱因斯坦与霍金的著作。有短平快的畅销书,时过境迁之后不过尔尔。有东拼西凑、模仿跟潮的赝品,不过是文化中的劣质奶粉。有这些纷纷杂杂毫不奇怪,问题是我们有没有鉴别的能力与机制,有没有打捞与支持高端文化成果的魄力与眼光。同样以追求票房畅销为目的,仍然有高下深浅的区别,《泰坦尼克号》与《阿凡达》都是商业大片,但它们的思想文化含量是可以令人满意的。我们的某些大片,却更像是白痴之作。

  在对大众文化进行合理引导和吸纳的过程中,首先是建立起认真的、负责的、专业的与有公信力的评估体系,敢于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评估能力与水准,使公众、专家、领导能够在文化的大格局与发展建设方向上取得越来越深入的共识。这样,不论我们的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斑驳态势,我们整个社会是心中有数的,是主动的与无愧为一个文化古国与文化大国的。

  (作者系著名作家)

 

本文标题: 大众文化需要主流价值引导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0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