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星墩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5-24 13:08:26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寒冰
核心提示:很多人都知道星子县因“有星坠于湖而得名”,这便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落星墩是天上落下的陨石,可落星墩到底是不是天上掉下的陨石呢?让我们来看看关于落星墩的故事吧!

  很多人都知道星子县因“有星坠于湖而得名”,这便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落星墩是天上落下的陨石,可落星墩到底是不是天上掉下的陨石呢?让我们来看看关于落星墩的故事吧!


落星墩


  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8月,金兵大举南侵,偏安江南的宋王朝慌忙南逃。大小船队满载皇室与文武官员,通过鄱阳湖这一水上通道日夜向南昌方向逃跑。皇太后隆佑的船队在途经星子湖面的时候,不幸遭遇风暴,突然间狂风大作,怒浪如山,船只大部分倾覆,仅隆佑太后的座船幸存。这场风暴使无数宫女葬身湖底……


  这场悲剧发生的地点就在星子城附近的落星湾。这儿的湖区古称落星湖,又叫落星湾。大诗人李白曾写诗描绘落星湾的气势道:“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落星湾与落星湖的得名是因为湖上有一座名叫落星石的小岛。小岛又称落星墩,传说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岛很小,面积不过1800多平方米,离星子县城三华里左右。冬天水退,可以步行至岛上。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落星岛虽小,可名声却很大,不但附近的湖区以它的名字命名,连星子县的县名也因此而来。


  唐末乾宁年间(公元894―897年),僧人清隐开始在岛上建造寺庙,一直延续到清末,落星寺虽屡次毁于兵火,但每次毁坏后都有人重建。宋代改寺名为法安院、福星龙安院,明代在上面建浮玉楼……寺院的建筑精巧典雅,楼、台、亭、阁多为名人题匾。寺中建筑有玉京轩、清晖阁、岚漪轩等。


落星墩


  明代诗人张时写了一首五言绝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落星石与落星寺的小巧玲珑和独特风姿。诗写道:


  孤石刚容寺,何年此落星?


  窗中云雾白,天际剑峰青。


  深秋水退,落星岛裸露在绿草如茵的湖州上,像一只远古时遗弃的小船。春夏水涨,小岛如一枚翡翠,镶嵌在碧波涌荡的湖上。庐山近在咫尺,青峰银瀑历历,仿佛伸手可触,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独特的风光引来了无数名人:李、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李梦阳、王守仁、翁方纲……他们登临岛上,日观山水,夜枕涛声,吟歌赋诗,小小的落星岛成了文人荟集的地方。


  宋元佑年间,名僧释隆为落星寺住持。释隆工诗善画,寺内收藏了不少名家的诗画。黄庭坚游落星寺,与释隆一见如故,谈吐甚融洽。黄庭坚实在喜爱这地方,在寺中逗留数日,临走时还手书其父黄庶的《大孤山》、《宿赵屯》二诗,请释隆刻之于石。理学家朱熹任南康知军时(军治在星子城)、多次同友人游落星寺,每次都在岛上刻石留题。


落星墩


  1959年8月,副省长方志纯陪国家主席刘少奇来星子,游落星石。方志纯向刘介绍说此岛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刘少奇主席回京后,特地请来了几位专家。经专家们考证,此岛不是天外飞来的陨石,而是燕山造山运动的产物。


  今天的落星石上,虽然古时的寺庙与郁葱竹树已没有了,但泛舟渡水,登上这蕞尔小岛,迎风纵目,近眺星子城参差错落的屋舍和淡烟掩映的庐山,远望水天一色横无涯际的鄱阳湖,白帆点点,轻舟逶迤,渔歌互答,山光水色依然令人心醉。

 
标签: 落星墩

本文标题: 落星墩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40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1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