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一)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4-21 15:56:00  来源:杭州民政
核心提示:一个地名,一段故事,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而那些街巷的名字,如同桥梁,钩串起城市的历史记忆。
  一个地名,一段故事,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而那些街巷的名字,如同桥梁,钩串起城市的历史记忆。

  说起吴山、万松岭、秋涛路,相信杭州的各位小伙伴一定不陌生,但TA们又缘起何处,镌刻了怎样的记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追溯那些杭州街巷地名背后的故事......



  (一)山岭地名

  以山命名1

  吴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北宋词人柳咏《望海潮》一词所咏叹的正是登吴山所揽江、山、湖、城之胜景。近代巾帼英雄秋瑾在此留下《登吴山》七绝:“老树扶疏夕照红,石台高耸近天风。茫茫浩气连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



  吴山夜景

  孤山路,东起平湖秋月,接白堤西,过西泠桥,接北山路。一路有西湖美术馆、浙江博物馆、曾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原清行宫御花园所在的中山公园、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之红楼和白楼以及杨虎的“青白山居”、百年老店楼外楼、国内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团体“西泠印社”、苏东坡为纪念欧阳修所筑的“六一泉”、为纪念晚清学者俞樾而重修的“俞楼”、“鉴湖女侠”秋瑾墓、海上闻人杜月笙的寂庵别墅等。



  以岭命名2

  葛岭,相传东晋葛洪曾在此炼丹,故名。民国时期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华第一奇人”的张静江的故居“静逸别墅”就坐落于此。当年他创办的西湖博览会如今已经成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不断提升着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万松岭路,夹道多巨松,白居易有诗句“万株松树青山上”。以“松排山面千重翠”而著称的万松书院即在此。它曾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浙江省文人汇集之地,造就了《随园诗话》作者袁枚等莘莘学子。最让人回味无穷的是,这里曾演绎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同窗共读三年的爱情故事。



  (二)水文地名

  江河地名1

  路因附近的溪河而得名:九溪路、西溪路、浣纱路、中河路、上塘路、钱江路,水沟巷、池塘巷、古河巷,沈塘湾,小河直街,荷花池头,横河桥,小河下、大河下。也有以本省的江河名命名的,比如姚江路、甬江路、衢江路。



  小河直街

  其中,荷花池头,据传是南宋所浚的大方池,种满荷花。

  小巷因曾住有三位名人而闻名。荷花池北端景云村1号,是我国著名美术大师、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故居,现辟为潘天寿纪念馆。潘天寿纪念馆斜对面的中西式两层小楼,则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者茅以升的故居。荷花池头南端西侧的“勾山樵舍”是清代著名学者兆岑(号勾山)的旧居。

  井泉地名2

  唐刺史李泌凿六井引西湖淡水以供民用。嗣后历代地方官也都重视凿井,于是水井遍布,出现了一些以井命名的街巷,如百井坊巷,旧为祥符寺北界,吴越王钱鏐在此一带凿井九十九眼,号称百井,由此名巷,称百井坊巷。姚思勤《开井》诗云:“勿幕占元吉,开宁三日迟。银瓶齐晓落,玉镜爱春窥。百井得名地,千家受福时。吹萧间有女,童子尔何知?”

  虎跑路

  此外虎跑路、龙井路、玉泉路,袁井巷、大井巷、小井巷、柳翠井巷、建北井巷、直饮马井巷、义井巷、八丈井巷、四眼井以及方井弄、水弄,均以井泉得名。

  (三)寺观地名
  杭州素有“东南佛国”之称,佛道诸教兴盛不绝,寺观祠庵遍布,给杭城地名以深刻的影响。

  以寺庙名街巷的如潮鸣寺巷(寺原名归德院,宋高宗南渡曾驻跸寺中,夜闻钱江涛声,赐改潮鸣寺),白马庙巷(庙祀传说中泥马渡康王之白马)。


 
  此外金刚寺巷、上水陆寺巷、姚园寺巷、长明寺巷、灵寿寺巷、觉苑寺巷、华藏寺巷、七宝寺巷、戒坛寺巷、香积寺巷、太庙巷、九刀庙巷、大王庙巷、祖庙巷、比胜庙巷、助圣庙巷、梵天寺路、弥陀寺路等等均是其例。

  了解了杭州这些街巷地方的历史缘起,感受了它们最初的面貌,下次再相遇,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还想了解更多?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标题: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一)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7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