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最最古老的“建筑大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24 13:45:55  来源:筑龙建筑设计
核心提示: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这些古老瑰丽的古建筑背后,是一个个伟大的设计师、建筑师的智慧结晶,是他们一代代的传承和创新,最终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气度。斯人已去,功盖古今。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这些古老瑰丽的古建筑背后,是一个个伟大的设计师、建筑师的智慧结晶,是他们一代代的传承和创新,最终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气度。斯人已去,功盖古今。


  有巢氏


  中国第一名建筑大师与他的“原始屋”


  有巢氏实际上代表着当时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从原始的山洞居住发展到建造房屋的阶段,是进步的一个标志。


  有巢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也称“大巢氏”。有巢氏生活在距今约55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昊英氏之后的又一位远古时代部落首领,居住在古黄河下游一带,相传远古昊英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为防御野兽侵害,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人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


  最早的巢居又称为“树上居”,顾名思义,是建在树上的,后来才延伸到了平地上。有巢氏的功德,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进入巢居的文明进程。


  姬旦&弥牟


  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


  姬旦即周公旦,姬姓,名旦,是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为周文王的第四子,他帮助周武王推翻商朝,平定兄弟叛乱,建立了分封制的政治制度,井田制的经济制度和以礼乐为中心的文化制度,为周王朝长达700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他是少有的被后世一致称颂的政治家,被人们尊称为周公。


  在周公旦的一生中,主持营造洛邑都城不仅体现了他远大的战略眼光,也体现出了一位卓越的都城规划师的本色,他任用一个叫弥牟建造师,弥牟的任务是“计丈数,揣高卑,度厚杯.”,按当今的标准,弥牟便属于施工工程师一类,全部基本设计为周公。


  洛邑城的建设加强了封建政权的中央集权,整个组织及布局给人以一种秩序感,是封建等级建筑的灵魂所在。所以周公旦可以算作是中国官方建筑师的代表人物。


  鲁班


  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散锯子、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鲁班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


盘点中国最最古老的“建筑大师”


  赢政&蒙恬


  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


  把秦始皇嬴政归为建筑师队伍看似牵强,但不是无道理,秦统一全国后进行了几项大型的工程建设,其规模之巨大,构思之宏伟,恐怕不是一般的工匠和官吏能胜任,当时秦王朝有组织严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其中有专门负责土木建筑的部门,每一项大工程的建设,便征调民夫几十万人,而这些工程的策划及基本方案设计皆出自秦王嬴政之手。


  秦灭六国后,立即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一系列的浩大工程,废分封,建郡县,在渭水之南修建秦始皇的宫殿群体,秦始皇把自己的宫殿比作天地的浓缩,把已建的信宫作为“天极”。在上林苑修建阿房宫,但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阿房宫可能仅是秦始皇的一个构想,未必完工。命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外族侵略。


  在《史记》中关于蒙恬修筑长城的描述并不多,仅有“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几个字,但从当今的秦代古长城遗址能看出,当年工程的浩大以及技术的合理,糅合了宏伟和朴实的精美,由此可见,蒙恬不仅是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也是位杰出的建筑工程师。


  萧何 &杨城延&刘彻


  西汉建筑风格的奠基者


  汉代建筑的设计思想上恪守着先秦的“政教功能”,通过建筑形式来显示占有天下、统治天下、威慑天下的思想,成为汉代建筑营造的主导思想。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汉高祖八年(公元前200年),丞相萧何“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年,成败未可知,何治宫殿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公室。且夫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悦。


  萧何的建筑思想体现了汉代儒家思想在建筑方面的运用。


  萧何主持建造未央宫与建章宫,其规模特别大。萧何以创造性的手法来建造西汉长安未央宫和建章宫。这两组大宫殿,主要以杨城延为主负责技术,同时杨城延还主持规划长安城。未央宫的周长达14千米,地点在长安城外西南。


  汉武帝刘彻是汉代的第七位皇帝,在历史上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及诗人。汉武帝在位时修建了建章宫,扩建了上林苑,特别是建章宫刘彻为显示大汉的国威和富足,重新在城外修建朝宫,其“度比未央”,比未央宫还大。这些庞大的建筑群为奠定了西汉的建筑风格。


  曹操 &拓跋(元)宏&穆亮&李冲


  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造)者


  曹操在封魏公前,便看中了邺城这个地方,准备长期居住在此。他在做丞相的前期,就已着手改建邺城。


  《魏都赋》说:“修其郛郭,缮其城隍。经始之制,牢笼百田……”书载曹魏邺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宫殿在城内北半部的正中间,主殿名文昌殿。文昌殿东为东宫,有听政殿。之西为西园,建铜雀台后又名铜雀园。


  西城墙的北边有金凤台、铜雀台和冰井台这组著名的建筑。城中的南半部为居民区和商业区。


  整座城市以穿过宫殿区的南北中轴线呈对称性分布,开创我国都城对称性布局的先河,对日本、韩国的古代都城布局有重要影响。


  北魏孝文帝是为杰出的帝王,其迁都洛阳的壮举为后世所称颂,北魏洛阳城的城市规模如此之大,北魏洛阳城又是如何设计和管理的呢?太和十七(493年)年十月,孝文帝诏征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京,拉开了洛阳建设的序幕。


  首先营造的是宫城和大城,营造一年余,规模初具。北魏洛阳城虽然是在西晋洛阳的废墟上,利用前代的城墙,参照西晋洛阳都城宫室遗迹进行重建,但不是完全依旧,而是有着自己的规划。


  早在平城的时候,孝文帝就很注意让建筑师学习,曾派长于建筑的蒋少游南下洛阳,“量准魏晋基址”,随后再派他出使南齐,观摩建康“宫殿楷式”,用于平城皇宫的建设。北魏洛阳城是中国封建中期城市设计的杰作,在


  东汉和魏晋洛阳城的基础上,它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突出了皇宫的统治支配地位。


  郭安兴


  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


  永宁寺为北魏王朝于都城洛阳营建的著名皇家佛寺,在佛寺的中部曾经建有一座举世瞩目的木构佛塔,堪称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主持修筑永宁寺的建筑师便是郭安兴,而关于这位伟大建筑师的生平事迹直到2001年考古队在洛阳发掘北魏墓时出土的一方墓碑,其碑上记载了郭安兴的生平事迹,人们才进一步的了解这位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


  永宁寺中最富盛名的当属寺院中部的木构佛塔,这座佛塔不仅结构上“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其外观装饰也极尽奢侈豪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建造如此巨大体量和如此高度的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建筑师便是郭安兴。


  宇文恺


  中国第一次“文艺复兴”的建筑师


  永宁寺中最富盛名的当属寺院中部的木构佛塔,这座佛塔不仅结构上“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其外观装饰也极尽奢侈豪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建造如此巨大体量和如此高度的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建筑师便是郭安兴。


  若论中国古代都市规模最大的者为谁,非隋代的大兴城莫属。其规模之大在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堪称世界第一城。大兴城的设计建造者便是中国建筑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宇文恺。


  宇文恺是隋代有名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长期担任隋朝主管建造方面的官员,主持建造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展示了宇文恺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设计才华。


  宇文恺还曾对周王朝时期朝廷的前殿——明堂进行了研究,而且绘制了明堂的建筑设计图,制作了立体模型(木样);在明堂建筑图和木样中都使用了比例尺,这种利用比例关系绘制建筑图形和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阎立德&梁孝仁


  唐代“豪劲”风格的兴起及其衰落


  作为唐初著名建筑设计师,阎立德在帝王陵墓及宫殿设计上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宏气象和封建皇权的浩大气势有机的集合为一体;园林建筑设计则在秉承汉晋以来的自然清新的风格基础上,把唐朝皇权的威严巧妙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达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气派的有机统一,尽展豪放气势和山水幽情。


  阎立德一生中设计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中以唐朝国君的寝陵--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最具代表性。阎立德的建筑设计作品突出了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在我国建筑设计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梁孝仁是唐代大明宫的监造者,时任司农少卿。唐代大明宫工程的浩大博精,其施工过程实难想象。梁孝仁在修建的过程中就开始注意绿化,在各个庭院中都种植了梧桐、绿柳。韩翊的“寒食东风御柳斜”正是描写这些柳树罩御宫的佳句。


  喻皓&李诫


  宋代两位杰出的建筑理论家


  喻皓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生卒年代因记载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长期从事建筑实践。


  在这长期的实践中,他勤于思索、并善于向别人学习,因而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宋欧阳修《归田录》曾称赞他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在过去的几千年来,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气势磅礴、庄严宏伟、规划严谨、设计精巧的宫殿、亭台楼阁、寺庙、宝塔和桥梁等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漫长岁月,却仍屹立巍然,完好无损,成为我们民族古代科学文化伟大成就的象征。


  在那些为发展我国古代建筑技术而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名师巧匠中,北宋初年的木结构专家喻皓就是一位突出代表。喻皓决心把历代工匠和本人的经验编著成书。据说他每天深夜睡到床上,还把手交叉地放在胸口,搭成木结构的形状,考虑怎样进行总结。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晚年写成了《木经》三卷。


  《木经》的问世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诫(1035年-1110年),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新郑)人。北宋建筑学家,《营造法式》一书的编纂者。从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开始在将作监(主管土木建筑工程的机构)供职,前后共达十三年,历任将作监主簿、监丞、少监和将作监,主持营建较大建筑有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成殿、开封府廨,及太庙。


  李诫既是一个建筑大师,又是一位艺术家和学者。他编修的《营造法式》是一部建筑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对后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学具有深远影响。


  《营造法式》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经验和知识到现在还有重要参考价值。正因为这样,它受到了国内外建筑学界的高度重视。李诫作为《营造法式》的编著者也受到人们的广泛赞扬。


  朱熹&张浩&贺承珍


  新“三国”(南宋、金、西夏)建筑师的创造


  在中国文化史上,朱熹是与孔子比肩的重要思想家。朱子构建了庞大的学术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朱熹的学术宗旨是通过礼制为社会民众设计一个有强烈时代感的祥和的社会秩序,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活世界。


  可以说朱熹是中国人文设计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东亚文化圈的生活理念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朱熹的建筑设计美学思想主要是围绕其礼学体系建构而展开的。晚年朱熹编订了《仪礼释宫》,并通考了古代宫室建筑制度。


  张浩,字浩然,籍贯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渤海人。他历仕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官至尚书令。他在海陵王和世宗统治时期,任宰相十余年,是金代较为重要的历史人物。


  1151年,海陵王命张浩等增广燕京、营建宫室。张浩营建燕京,仿汉人都城宫室制度。都城周围七十五里,共十二个城门。都城中的内城是皇帝的宫城,周围九里三十步。城内建宫殿九重,共三十六殿,皇帝宫殿居于正中,其后为皇后宫殿。内城之南,东边建太庙,西边是尚书省。内城之西,还建有同乐园、瑶池等皇室贵族游乐之所。


  整个工程“金碧辉煌,规模宏丽”,简直可与汉唐时的长安宫室相比。张浩营造燕京奠定了金、元两代京都规模,对其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贺承珍是西夏都城兴庆府的主要设计督造者,他曾一年两次借出使之便,到北宋都城开封汲取宋代京城的建筑特点,并在修建西夏都城的过程中加以创新。元昊称帝后首先升兴州为兴庆府,并在那里广修宫城,营造殿宇。以后又多次大兴土木,使西夏皇城、宫殿的建筑规模和水平,均达到空前的水准,这些建筑大多出自贺承珍之手。


  刘秉忠&也黑迭儿


  生态城市元大都的规划师和建筑师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不仅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都城建筑规划师。


  刘秉忠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他以《周礼?考工纪》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的元大都,被誉为“大元帝国的设计师”,甚至元朝的国号也是出自刘秉忠的建议。


  亦黑迭儿丁,又译作“也黑迭儿”,西域人。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八月,任茶迭儿局诸色人匠总管府达鲁花赤兼领监宫殿。茶迭儿蒙语“庐帐”之意,是元代管理宫殿和城市建设的专门机构。


  国力强大、威震四方的元朝,为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威望,需要一个规模宏伟、庄重华丽的首都。显然,蒙古传统支架庐帐的办法,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因此,亦黑迭儿丁决定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制度,建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大都市。


  于是,他“受任劳贳,夙夜还遑,心讲目算,脂受肱麾,咸有成画”,为大都建筑设计呕尽了心血。正式建城之前,亦黑迭儿丁及其同事们一起进行了测量地形的工作,按地形的倾斜走向,铺设下水道,装置排水设备。然后根据中国传统习惯,结合历史发展的条件和地理特点,制定了一个全城的总体规划。


  为充分体现元代封建统治者的威严,亦黑迭儿丁将皇宫摆在全城最突出、最重要的地位,使之处于全城的中心点,同时,他又采取一种非凡的艺术手法,将庄严雄伟的宫殿建筑与妩媚多姿的自然景物紧密结合,联为一体,取得一种人工美与自然美相互辉映的效果。


  阿尼哥&张留孙&阿老丁


  元代“跨文化”建筑的缔造者


  阿尼哥(1244—1306),建筑师,元朝雕塑家,工艺美术家。尼波罗国(今尼泊尔)人,为王室后裔。阿尼哥巧思绝人,凡塔庙之建筑,像设之铸镂、雕塑或绘织以及其余器物之铸造刻镂,无不精湛。


  仕元四十余年,主持的大型工事有塔三座,大寺九座,祠祀两座,道宫一座,像设多出其手。著名者如西园之“凌空”玉塔、大圣寿万安寺塔(今北京白塔寺之白塔),五台山佛塔。


  设计建造了尼泊尔式塔,最著名的就是现存元大都西城大圣寿万安寺“释迦舍利灵通之塔”,建于至元八年,高50.9米,砖造,塔基上建二重复合式方形折角须弥座,其上为覆莲承托之圆瓶形硕大塔身,塔颈作圆锥形相轮状,顶端华盖直径9.9米,其周边悬挂36个铜质透雕之流苏和风铃,其上之塔顶为一铜质小塔(原为一宝瓶)。因塔座、塔身通体用石灰粉妆,故俗称“白塔”。


  张留孙(1248~1321)又名张宗师,是北京东岳庙的开山始祖,名留孙,字汉师,生于1248年,羽化于1321年。北京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大街北侧,于元延祐乙未年(1319)为正一派玄教大宗师张留孙自资兴建。还未建成,张即去世,由其弟子吴全节继续修建。


  元英宗壬戌年(1322)建成大殿、大门。次年建成四子殿和东西两庑。泰定乙丑年(1325)完成东岳大帝及其后的塑像。东岳庙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阿老丁是中国元代入华的伊斯兰教大师。亦译“阿拉乌丁”。原籍波斯人。1314~1320年间,担任“回回大师”教职,敕赐在杭州文锦坊南建真教寺(即今凤凰寺)。


  凤凰寺建于唐代,因寺院建筑结构似凤凰展翅而得名,阿老丁来到凤凰寺后对其进行重建,最终形成凤凰寺的建筑群规模,具有伊斯兰教与中国建筑风格相结合的特点。


  阿老丁重建凤凰寺使之成为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寺院,为南方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它对研究我国伊斯兰教及其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历来被伊斯兰教学者和古建筑学者所推崇。


盘点中国最最古老的“建筑大师”


  朱棣&蒯祥&吴中&阮安


  明都城和宫殿的建造师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曾发动靖难之役,夺位登基,共在位22年,年号永乐。在位期间营建并迁都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朱棣登基第四年便下令开始营建北京,到永乐十八年北京明皇宫主要建筑竣工,二者加起来算的话,北京明皇宫建设时间长达15年之久,期间动用十万名全国各地的工匠。


  蒯祥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江苏吴县人,蒯祥的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


  蒯祥在京40多年,先后兴建的工程除天安门外,还有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两宫、五府、六衙署等,晚年还亲自主持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建造。蒯祥因有功于朝廷,从一名工匠逐步晋升,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廊,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禄。蒯祥留下的天安门建筑成为华夏之宝,民族之光。


  蒯祥在施工过程中刻苦钻研,练就了一手绝技:能双手握笔,同时画出两条龙,两条龙合拢在一起,分毫不差。宫中修建的工程,经他略加计算,目量意营,就能绘制出设计图样,等工程告竣后进行核验,尺寸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不差毫厘。


  难能可贵的是,蒯祥虽任高官,却不改工匠本色,恭谨俭朴一仍其旧,出门从不乘车坐轿,年岁大了主动要求退隐。遇有重大营造工程,他常亲临指导,传授技艺不遗余力,可谓品格高尚。


  他死后,人们为了怀念他,把他在北京住过的一条胡同命名为“蒯侍郎胡同”,成为营造业工匠聚会之所。


  吴中是明代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工部尚书,曾任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吴中勤敏多计算,先后在工部二十余年。北京明代宫殿、三陵(长陵、献陵、景陵)多为其主持修建,在我国建筑史上流下了光辉的一页。


  阮安,明朝宦官,交趾人(交趾今属越南),永乐年间入宫。他主持完成了北京内城城池的最后建设,并且负责重建了三殿(奉天、华盖、谨身)。除了负责城池营建外,阮安还参与过治理杨村河。


  阮安是个出色的建筑师,他无需查阅资料,只凭实地观测和思考,所制订的建设方案就完全能达到各方面的要求,而主管建筑的工部官员只需奉行就可以了。明代200多年京城建设中,工程管理者众多,而廉洁者少。然而据《明史》记载,阮安接受的最后一项工程是张秋河的治理工程,但他在前往张秋的途中去世,他去世的时候“囊无十金”(即行李中的银子不足十两)。对于一个主持过许多重大工程的太监来说,如此廉洁,实为少见。


盘点中国最最古老的“建筑大师”


  梁九&雷发达(样式雷)


  为清廷服务的职业建筑师


  梁九是中国清代建筑匠师。顺天府(今北京市)人。梁九曾拜冯巧为师。冯巧是明末著名的工匠,技艺精湛,曾任职于工部,多次负责宫殿营造事务。冯巧死后,梁九接替他到工部任职。清代初年宫廷内的重要建筑工程都由梁九负责营造。


  康熙三十四年(1695)紫禁城内主要殿堂──太和殿焚毁,由梁九主持重建。动工以前,他按十分之一的比例制作了太和殿的木模型,其形制、构造、装修一如实物,据之以施工,当时被誉为绝技。他重建的太和殿保存至今。


  雷发达是清初宫廷“样式房”的掌案(总设计师),被誉为近代世界著名的建筑艺术大师。他善于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中国古代建筑群采用中线南北纵深发展,采取对称布置的方式等。


  他在进行清宫设计时,不墨守成规,既在中线上的建筑物保持严格对称,又对主轴两侧轴线上的各建筑物采用大致对称,而显灵活变动的新格局。这样,不但突出了中心又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而且形成了统一并有主次的整体,从此,雷发达被人们誉为“样式雷”。

 
标签: 建筑大师

本文标题: 盘点中国最最古老的“建筑大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00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