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建筑都用的哪些建筑材料?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25 11:45:26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鎏金
核心提示:古塔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一个缩影,它存在给每座城市都增添的美的色彩。不仅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造型,更因为它是人们的精神寄托。那么,古代的塔都用的哪些建筑材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的古建筑中,各种各样的塔修长挺拔,或秀美,或雄壮,十分吸睛,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古塔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一个缩影,它存在给每座城市都增添的美的色彩。不仅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造型,更因为它是人们的精神寄托。那么,古代的塔都用的哪些建筑材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土塔


  夯土方式在早期建筑史颇为常见,它取材方便,建造简单,成本低廉。但是由于塔的体量一般都高大而细长,夯土本身的力学性质并不适合,特别在土质松软降水丰沛的地区很难保存。现存土塔集中于我国西北黄土资源丰富、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主要形制为体形粗壮的覆钵式塔。


  克孜尔尕哈土塔在库车县城西10公里处,建于东汉末年,东西底边长6米,南北宽5米,上建了望楼,残高16米,实为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烽燧遗址。高昌土塔建于东晋咸和二年(327),在吐鲁番市以东约40公里的高昌故城佛寺内;以土坯为结构结构,残高三级(原七级)12米,多角形,塔基为方形,基上为圆形塔座,以承托高大的塔身;每级都有短檐,下有斗拱;传说玄奘当年曾住此寺。


中国古塔建筑


  木塔


  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木塔也是中土起源最早的塔,史载三国时“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塔就是将窣堵坡置于重楼顶端。早期木塔借鉴了很多房屋建筑的技术,从斗拱、椽、枋、梁、柱等承重结构到门窗栏杆等,二者之间都非常相似。


  由于建造技术的限制,最初常用夯土筑起塔心,作为木塔垂直的依托,各层的水平木作均直接或间接地与塔心相连。随着技术的提高,夯土的塔心被木柱所取代,这极大扩充了塔内空间。但要找到足够高大笔直的木材作为中柱极其困难,塔高也就被中柱的高度所限制。


  辽清宁二年(1056)建造的山西应县木塔,是技术上的又一次突破。其内没有中柱,而是由各层塔身周围的两圈木柱将塔的荷载层层向下传递,这种独特的力学设计比中柱式结构更合理,使得应县木塔历经千年而屹立不倒,成为现存最古老的木塔。


  砖塔


  砖塔在各类塔中数量最多,这是由砖的材料性质所决定的,砖由粘土烧制,其在结构上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与石材接近,远胜于夯土和木材,又具有易于施工的特点,可以相对轻易地砌出各种造型并进行各式雕刻。明清两代,制砖工业迅速发展,各类砖塔大量涌现,以至于难以见到其他材料建造的高塔了。


  虽然砖的性质非常适合,但是由于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主流地位,砖塔外观大多模仿木构,斗拱梁柱枋椽额一应俱全,这样的做法美则美矣,却不能充分发挥砖材本身的优势,实际上已经成为筑塔技术的一种限制。在塔的内部,多采用乱砌法,即砖在塔心随意堆积,但是为了保证结构坚固和美观,塔身表面的砖块则须有序砌筑,一般采用长身砌或长身丁头砌两种技法。


  塔砖之间的粘合材料也是对砖塔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唐代砖塔多以粘性稍差的黄泥为灰浆,宋辽以后在黄泥浆中加入一定的石灰和稻壳,使其粘合力有所增加。从明代开始,砌塔全部使用石灰浆,使得明、清塔的稳定性有极大提高。以砖砌成的塔也有一些弊端,尤其是砖塔之间的缝隙多,特别在南方极易生长植物,无论杂草还是树木,根系深入塔身后都会逐渐破坏塔的结构,甚至最终导致塔的坍塌。


  杭州西湖南岸的雷峰塔,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吴越国王钱俶所建,南宋庆元年间重修,八面五级,砖砌塔身,外建木构楼廊。清末民初,盛传雷峰塔砖具有“辟邪”、“宜男”等特异功能而屡遭盗挖,1924年9月25日轰然倒塌。


  蓟县盘山定光佛舍利塔,花岗石须弥座之上,是三层砖雕仰覆莲花和砖砌塔身。在天成寺大殿西侧,辽天庆元年(1111)建,八角密檐式,高22.63米。塔基为通体饰淡黄色,与天成寺、翠屏峰交相辉映。


  福建晋江海安镇安平桥头白塔,砖砌楼阁式,南宋绍兴八年(1138)建。高22米,六面五级,塔檐叠涩出挑,各层角作倚柱,塔身中空,有梯可达塔顶。


中国古塔建筑


  石塔


  中国传统建筑,素来对石料的使用有所抑制,但由于石材的性质非常适合建造纪念性的高塔,因而石塔为数不少。石塔中的小型塔居多,常见有经幢式塔、宝箧印塔、多宝塔、覆钵式塔以及缩小的密檐塔和楼阁式塔。体量高大的石塔很少,其建造无疑需要较高的技巧。这些石塔有的采用巨石建造,更多则是使用小块石,依照砖塔的装配方式砌筑,外观上多仿照木构。由于石材和木材在材料性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极耐压而不耐拉,后者则耐压和耐拉的能力相近,因而仿木构的石塔不能充分发挥石材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石塔的发展。


  今存少数采用巨石建造的高大石塔,主要分布于福建沿海。泉州开元寺东西塔,相距约200米。西塔名仁寿,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易为石塔,八面五级楼阁式,高44.06米。东塔名镇国,南宋嘉熙二年(1238)易为石塔,八面五级楼阁式,高48.24米。三清山风雷塔,宋建,在上饶三清山龙虎殿北的悬崖上,以悬崖上的巨石为基,塔底、塔身、塔顶三段分别用花岗石砌成,高2米,五面六级,塔顶为攒尖式。灵隐寺双石塔,在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前,北宋建隆元年(960)建,相距42米,都为八面九级楼阁式,高约12米。


  琉璃塔


  琉璃塔就是在砖表面贴琉璃的塔,从本质上讲,也是砖塔的一种。因为琉璃仅在塔的表面,内部仍用砖砌筑。在中国古代,琉璃是一种受到严格控制的建筑材料,只有获得官方特许才能使用,因此琉璃塔的数量非常少。现存的琉璃塔大多是敕建宝塔:有的通体用琉璃贴面包裹;有的仅在特定部位如转角、塔檐等处贴附;有的则用琉璃烧制出浮雕造像贴在塔面。琉璃色彩多样,表面覆盖着一层光亮致密的釉层,因而可以很好地抵抗日晒、风吹、雨淋等风化作用,很好地保护建筑物。


  广胜寺飞虹塔,在山西洪洞县,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八角十三级楼阁式,通高47米。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塔身镶黄、绿、蓝三色琉璃烧制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栏杆、花罩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绚丽多姿,金碧辉煌。底层塔心室内有华丽的琉璃藻井。


  开封祐国寺塔,北宋皇祐元年(1049)建。因用似铁色的褐色琉璃砖砌成,俗称“铁塔”。高56.88米,八面十三级,底层每面阔4.16米,向上逐层递减。塔身遍砌花纹砖,上有飞天、麒麟、菩萨、乐伎、狮子等50余种图案,造型优美,神态生动。


  颐和园多宝琉璃塔,在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后山。清乾隆十六年(1751),为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高16米,为八面不等边七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整座塔身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是北京现存琉璃塔中,造型最优美、颜色最丰富的一座。


  香山琉璃塔,在北京海淀区。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禅进京,乾隆为他建造了“宗镜大昭之庙”,此塔就建在庙内。高30余米,八面七级楼阁式,外形似密檐式,檐部外挑,檐端共挂有56个铜铃,风吹时齐响。各层有窗,墙面用琉璃砖镶贴。


中国古塔建筑


  铜塔和铁塔


  金属材质的塔为数很少,体量也很小,大多是作为工艺品而存在的,常见的制塔金属有:铁、铜、银、金等。金属塔大多整体铸造成型,由于工艺本身的限制,大型的金属塔非常少,有限的几座大塔也是用铸造部件组装而成的。因为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普遍比木、砖、石等传统材质高,而且多存在锈蚀问题,所以金属材料不是砌筑高塔的优良材料。


  作为建筑物的金属塔兴起于五代十国时期,宋明两朝铸造过一定数量的铁塔。作为工艺品的金属塔就相对较多了,它们大多以金银等贵重金属制成,造型精美细腻。


  玉泉寺陵金铁塔,原名“佛牙舍利宝塔”,我国现存最高的铁塔,在湖北当阳县玉泉寺前,宋嘉祐六年(1061)用生铁铸造;高约17.9米,重53.3吨;八面十三级,分段冶铸,逐层叠装,不加焊接,形体挺拔纤瘦。


  甘露寺铁塔,又称魏公塔,在镇江市甘露寺旁。唐建石塔,宋元丰年间改铸铁塔,高九级。明万历十年(1582)被风吹倒,重修为高13米,八面七级楼阁式。每层四门八窗,塔身铸有各种精美花纹。清光绪年间,经风暴袭击,仅存塔座及一二层,后安装复原。


  显通寺铜塔,在五台山显通寺大殿前,原有5座,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铸成,取名“多宝如意宝塔”,形制相同,高8米,十三级。须弥座上铸有精致的小殿、小塔、佛像等。塔身内置佛像,外镌经文,有四大金刚托塔。抗战期间被日军盗走3座。2003年,港人捐资重铸3座。


  报国寺华严铜经塔,在峨眉山报国寺内。紫铜铸造,上刻《华严经》全文,故名。明代铸,通高7米,八角对称,分三段十四级,下段为粗壮的覆钵体,塔身中间有大塔檐,将双重楼阁划分为两段,上、下各七级。


  金塔和银塔


  我国古塔中有一部分以金、银等材料制作,称作金塔与银塔,是我国塔中特有的一部分。黄金与白银都是贵重金属,一般寺院制作不起,经济条件好的寺院,也只能做成小型的,作为贵重的装饰品,摆放在佛像前。


  金塔与银塔的式样,一部分是楼阁式或密檐式,十三层;也有的做成喇嘛塔式样。这些塔对于研究当时的雕刻、冶炼等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西藏、青海佛寺中有些塔被称为大金塔,其实只以黄金来制作塔的塔刹部分,尽管如此,也相当豪华。在我国,有些塔被称为金塔、银塔,实际则是砖塔,例如辽宁海城有砖塔,称为金塔、银塔;另有安徽无为县城北有一大砖塔,也被称为“黄金塔”。

 

本文标题: 中国古塔建筑都用的哪些建筑材料?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22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