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池如何选址?受哪些因素影响?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0-25 10:12:07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城池的建设影响因素诸多,农业是中国古代城市生存发展之本,因此历来自然因素也成为选址的首选。当然也不必循规蹈矩,既要有很好的防御功能,又要有充沛的资源,更有优美的风光。

  中国古代城市一般都重视城市的选址。《管子》一书中就反对商周以来用占卜确定营邑的方法,提出“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原则。主张建设城市要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形,以免受旱涝之害,节省开渠引水和筑堤防涝的费用。


  古代城池的选址体现了中国古代因地制宜的城市选址和规划思想。


  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做方形,《魏书帝纪第一》载:“六年,城盛乐以为北都,修故平城以为南都。帝登平城西山,观望地势,乃更南百里,于灅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晋人谓之小平城……”


中国古代城池


  平城建在现在大同的御河西岸,当时叫浑水河。浑水从全城的正北往南流,流经灵泉池、北苑、北宫,再流进外城,入城后向东西分流,再往南流出全城。我国古代建设城池时,把大河之水引入城中,这是一个开端。这样的建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整座城市的生活用水。


  历代中国都城皆方,宫城位于都城中轴线上偏北。而南京城却随地形而建,全城南北狭长,不规则,三国时,孙权迁都于此,在金陵邑的原址上建石头城,完全利用山坡的自然地形筑城。因而整个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形平面的典型,属于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


  古代城池的选址很大方面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


  春秋置云中,雁门郡起到明朝设大同镇城止,大同的城市发展一直是伴随军事需要而兴衰。那时如浑河的水流量很大,河面也要比现在宽了许多。所以如浑水河就成为了当时平城的东防御线。


中国古代城池


  从古代平城的城市的形成史来看,当时统治阶级对整座城市的选址及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因素。为了能长久的保持自己的统治,在都城的选址时都是选择比较有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的区域,即所选城市要有天然的防御屏障。一般是有险要的山峦或湍急的河流。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的区域化、主次化,街道横平竖直的严谨布置,及中轴线的设置要求,都很清晰的显示出儒家的尊卑、主次思想。


  风水思想对古代城市规划的选址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风水思想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其中包含着非科学的成分,但是以“天地人合一”为出发点的系列风水学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许多联系和影响,对于中国的城市规划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中国最早的城市是殷商时期的商城,战国时期出现了“相土尝水,法天相地”的城市规划布局思想,从这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基本上都沿用了这种风水思想的规划理念,明代的南京城是以相土以及宇宙形象来建造城市的;明清时期的紫禁城更是风水城市的典范。


中国古代城池


  对于大同古城来讲,武周川水在云冈峪内的径流走向,正属“来宜曲水向我”,流出云冈峪东口后的走势,则符合“去宜盘旋顾恋”的要求。重要的是,武周川水和御河川水二水证出了来龙,因“凡龙皆有二水夹出”的风水准则。同时,依据“真龙落处,水聚真穴,结处水绕”的水法原则,所以古贤师们经过详细踏勘,选定了大同城基地。


  城池的建设影响因素诸多,农业是中国古代城市生存发展之本,因此历来自然因素也成为选址的首选。当然也不必循规蹈矩,既要有很好的防御功能,又要有充沛的资源,更有优美的风光。


 
标签: 古代城池

本文标题: 中国古代城池如何选址?受哪些因素影响?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32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