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故宫的防火器材——“太平缸”
    古代故宫的防火器材——“太平缸”
    • 紫禁城故宫由于大多是木结构,防火自历史以来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紫禁城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末代皇帝溥仪1924年被逐出皇宫的五百多年间,史料上有记载的火灾,就有至少四…
  • 中国古代建筑与阴阳五行
    中国古代建筑与阴阳五行
    • 在古代,土地是权力的象征,土多为黄色,故黄色成了帝王专用的色彩。《周礼·考工记》云:“地谓之黄。”地即土,位中央,色黄。北京中山公园内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建成的“社稷坛”…
  • 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没有认识到传统建筑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没有认识到传统建筑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 “我们有没有真正地认识到,我们的古建筑,我们的传统建筑文化,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想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应该都可以迎刃而解。”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浙江省文化…
  • 先秦时期古建筑的防火技术“别有洞天”!
    先秦时期古建筑的防火技术“别有洞天”!
    • 火灾,伴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产生。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阻止火灾的肆掠,为了生存的需要,便开始了火灾的防范和治理工
  • 手机拍古建筑,不会拍?看这里可以出大片!
    手机拍古建筑,不会拍?看这里可以出大片!
    • 很多人都习惯了用手机拍照,携带方便,随时记录好看的风景,奈何技术不佳,拍不出美感。就比如旅行中看到的很多古风建筑,它们具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感,或宏伟壮观或庄严神圣,承载着中…
  • 鉴赏 | 每一幢中国古建筑都是一种艺术!
    鉴赏 | 每一幢中国古建筑都是一种艺术!
    • 一栋建筑正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中国建筑的外在形式得自孔孟与佛学较多,而空间架构则得自老庄之道较多。
  • 有史以来,火灾吞噬了多少中国的“文保建筑”?
    有史以来,火灾吞噬了多少中国的“文保建筑”?
    • 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发生火灾时,木构建筑本身的易燃特性,造成连带损害。历史上有五次特大火灾,发生火灾的原因,与自然或人为原因有关,结果却惊人相似,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
  • 分不清中国古建筑的朝代?看完这篇你就会了!
    分不清中国古建筑的朝代?看完这篇你就会了!
    • 中国古建筑中,年代久远的很少,唐朝以及以前的建筑可谓凤毛麟角,大多数的古建筑都是宋朝及以后建造的。当你看到一座古建筑时,能判断它的年代吗?能看出它的结构有何不同之处?
  • 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的避雷智慧
    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的避雷智慧
    • 木头趴在古老的楼栋躯体上,在日渐斑驳中饱受着大自然的“拷打”。雷电最是不甘枯寂,会从云端跳落,一次次“啃咬”木头的躯壳。于是,古时的匠人用智慧展开了一场场的博弈,以换取寓舍在雷…
  • 建筑文化︱古代城门上的门钉有什么作用?
    建筑文化︱古代城门上的门钉有什么作用?
    • 在很多清朝的电视剧,我们都会发现,在很多的城门上都有门钉,有人说这些门钉是为了好看,起到一个装饰作用?古人是非常的有智慧的,安装这些门钉肯定有用途,那么这些门钉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 故宫养心殿修缮正式启动 期待2020年焕发新的光彩
    故宫养心殿修缮正式启动 期待2020年焕发新的光彩
    • 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启动对养心殿的修缮。“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修缮开工仪式”在养心门前举行。在经过两年多的文物记录、撤陈,文物残损病害的修复,古建筑勘察测绘,匠人培训选拔…
  • 建筑文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与周易哲学
    建筑文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与周易哲学
    • 《周易》在战国时融合了阴阳学说,两汉时又接纳了五行学说,但其核心是儒家思想的传统。《周易》这种以儒学为核心思想的玄儒二重性一方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以礼制制度作为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和…
  • 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如何兼顾?
    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如何兼顾?
    • 在城镇化大迈进的当下,对于古建筑的保护虽然不是新话题,却也远没有达到完好呵护的程度。拆迁有指标,古建筑保护无指标,是普遍现象。事实证明,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并不矛盾,相辅相成的…
  • 碉楼——中国古民居建筑,它有何特殊之处?
    碉楼——中国古民居建筑,它有何特殊之处?
    • 古民居的形式有很多种,碉楼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在不同地域,碉楼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追求也是不同的,综合反映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是我国较为珍贵的文化瑰宝。
  • 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中的禅意文化
    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中的禅意文化
    • 中国古建筑的一丝一木、一砖一瓦、一椽一檩、砖雕、木雕,都是如此之美。传统建筑艺术的营造之精、文化之浓、古韵之香,作为炎黄的子孙要把古建筑中的营养传承下去。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