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分类
排序
 
  • 世界最高建筑进化史——从金字塔到迪拜塔
    世界最高建筑进化史——从金字塔到迪拜塔
    • 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2010年1月4日,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筑——迪拜哈利法塔正式对外开放。哈利法塔的落成让人不免将目光投向曾经的世界最高建筑,了解建筑物家族的这些“大个子”走过的历史。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4 10:13  关注量:13332
  • 今日腊八——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传统节日
    今日腊八——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传统节日
    •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把冬季祭祀神灵、祖先称为“大腊”,举行冬祀日子被称为“腊日”。慢慢的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作为“腊日”逐渐被确定下来,成为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传统节日。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4 10:00  关注量:10207
  • 《国家宝藏》:号称“文物界半壁江山”的上海博物馆来了
    《国家宝藏》:号称“文物界半壁江山”的上海博物馆来了
    • 上海有一个永不落幕的大舞台——号称“文物界半壁江山”的上海博物馆。昨晚央视综艺频道(CCTV-3)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迎来上海博物馆特辑。节目中,黄磊、那英与易烊千玺惊喜现身,担当国宝守护人,分别守护商鞅方升、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以及大克鼎三件万里挑一…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3 14:22  关注量:10305
  • 传统建筑文化传承要把握好两个关键
    传统建筑文化传承要把握好两个关键
    • 目前,全球都面临着建筑雷同化、地域特征消失、传统文化消失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一些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的现象,批评缺乏文化自信。我国城市建筑这种倾向的形成,有全球性的原因也有中国特殊性的原因。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3 14:09  关注量:10513
  • 易烊千玺守护的大克鼎刷屏了!来看看它背后的故事......
    易烊千玺守护的大克鼎刷屏了!来看看它背后的故事......
    • 大克鼎在近日的《国家宝藏》第七期和《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十九集都有展示,频繁上了热搜。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它背后的故事。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3 13:39  关注量:10372
  • 600年前紫禁城角楼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600年前紫禁城角楼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 明清两代的北京城从城中心向外有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只修南部)三道半城墙,除皇城外,其它三道城墙都修了角楼,即城墙四隅各修一座,共12座。内城、外城角楼的大部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拆除城墙时被一并拆除,只有紫禁城的四座角楼和位于北京火车站东南的内…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3 11:42  关注量:18103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 在清代,北京的各类王爷府最多,数量就有100多家,其中仅蒙古王爷府就18家之多。清代统治者认为“封而不建,实万不易之常法”,确定了“诸王不锡土,而其封号但予嘉名,不加郡国”的原则,也就是诸王没有封地,不外出就藩,只受封吉祥的名号,获赐在京城建府邸居住。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3 11:28  关注量:10314
  • 谈谈当下的建筑文化
    谈谈当下的建筑文化
    • 建筑文化,论及韵味,谈及年代,举目世界,中国算是数一数二。尽管还有希腊,埃及等建筑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我们也可以如此般骄傲的宣称。因为我们拥有的不仅是年代久远的建筑文化,而且极具风格,多元化。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3 10:42  关注量:9677
  • 艰苦到超出想象,因爱而坚持
    艰苦到超出想象,因热爱而坚持
    • 说起国粹京剧,你会想到什么?是威风凛凛的铜锤花脸,还是唱腔婉转动人的青衣花旦?无论哪一个行当,在舞台上行云流水表演背后,都有着京剧演员的艰辛努力。这是一门需要童子功的艺术,因此,一群热爱京剧的孩子,在十几岁只有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苦…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3 10:13  关注量:9650
  • 武汉建筑文化——多元化的城市特点
    武汉建筑文化——多元化的城市特点
    • 文化人类学专家马林若夫斯基认为:一切事情都是互相关联、具有动态的、功能的。文化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文化、语言各社会组织。文化实体自成一格。对文化必须有功能的分析才能探讨进化和传播。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2 11:40  关注量:20785
  • 当文物成为“网红”:咫尺天涯的微妙之美
    当文物成为“网红”:咫尺天涯的微妙之美
    • 拍摄何尊的分集导演孙戈霆投入了一年时间来探究如何更好地展现这件“国之重器”。深埋于地下3000年,何尊的外部已经被严重锈蚀,底部的铭文也已经氧化黯淡,为了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文物的细节,孙戈霆在摄制中采用了全新的3D扫描技术和全息传存拓技术。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2 11:28  关注量:22591
  •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发展智慧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发展智慧
    • 《如果国宝会说话》展示的100件文物中,有一块遭受过火烧和压砸的铜板,2300年的光阴在它身上漫漶开斑驳的印迹,而金银镶嵌的线条依然规整。很难想象,这是中国至今已经最古老的建筑平面设计图。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2 10:48  关注量:22365
  • 《如果国宝会说话》:以文物看文明 以文明扬自信
    《如果国宝会说话》:以文物看文明 以文明扬自信
    •  3000年前,周朝贵族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他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用122字铭文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姬诵的功绩。3000年后,当考古学家在122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4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埋藏了千年的谜底——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2 10:13  关注量:10177
  • 山东曲阜:“文化+”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
    山东曲阜:“文化+”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
    • 方寸印章,却做出了大名堂。正如孔府印阁创办人张凯所说,印章不仅是一门手艺活,还是传统“信”文化的载体,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传承并弘扬这门技艺和文化。“文化+”的创新路径让印章搭上了互联网快车,创造了近500万枚的年销售量,更使拥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1 09:01  关注量:9986
  • 从诗词到文物 专家议《国家宝藏》带动文化收视
    从诗词到文物 专家议《国家宝藏》带动文化收视热
    • 每周日晚在央视三套播出的大型电视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受到此间学者关注。从2017年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到年末的《国家宝藏》带动的收视热,引发学界思考:除了诗词、文物,还有哪些可以挖掘的文化宝藏可以通过雅俗共赏的方式火起来?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8-01-20 15:23  关注量:9585
 
最新头条推荐
今日搜索排行
 
本周搜索排行
 
本月搜索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