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碉楼——“千碉之国”的建筑特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12-28 13:45:06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花镀
核心提示: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建制县时,取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译汉文首字为县名,故名丹巴,是嘉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千碉之国”的美称。

  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建制县时,取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译汉文首字为县名,故名丹巴,是嘉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千碉之国”的美称。这里有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中路、梭坡古碉群,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的嘉绒藏族民居,文化底蕴深厚。


  据史书记载,丹巴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一个多部落的民族长期生存繁衍于此。遍布于丹巴境内的古碉便是这里世居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丹巴的古碉楼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称“邛笼”。碉楼功能较多,建于村寨要道旁,交通要隘、关卡等地的称“军事防御碉”;专门为土司守备而修的曰“官寨碉”;村寨中心,用于镇魔的八角碉叫“风水碉”,此处,还有警碉、界碉、房中碉等等。



  碉楼远在汉代就开始在羌族地区发展盛行,至迟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时所建。在南北朝时期,丹巴就已经碉楼林立到五代以后,碉楼建筑技术就已经成熟。丹巴碉楼现有260座,据说全盛时有近万座之多,这没有大量的人力、财力是无法完成的。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丹巴碉楼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丹巴县河谷两岸,以三五个一组相互呼应居多,也有像梭坡十三角碉这样独于山头的。在碉楼集中的地方,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丹巴碉楼每一座都经受了百年风雨,棱角分明地巍然屹立。


  关于碉楼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大渡河河谷之中有凶猛的妖魔,专门摄取男童的灵魂,为了保佑孩子成长,谁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筑高碉,以御妖魔。孩子每长一岁,高碉就要加修一层,而且要打炼一坨毛铁。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碉楼修到了十八层,毛铁也打炼成了钢刀,此时将钢刀赐予男孩作成人礼物,鼓励他勇敢战斗,克敌降妖。



  出丹巴县城沿大渡河而下,行大约7公里,只见河对岸山坡上,数十座碉楼拔地而起,或三五一群,或独立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高十余丈……状似浮图。”这便是著名的丹巴碉楼。


  丹巴的碉楼是由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嘉绒藏族所建。据考证,早在公元前1700年前,生活在大渡河流域的嘉绒藏族同胞就掌握了片石筑墙的工艺,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特别是为了防御野兽和战争,修筑高碉成为川西北河谷地带嘉绒藏族典型的文化特点。


  古碉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形美观,墙体坚实。古碉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也有单独筑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古碉的外形,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数达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于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达50到60米。



  其碉楼形状各异,层高六至十层,碉基结实,基宽越高越窄,碉体用片石砌成,砌艺精湛。这种碉楼是丹巴独具特色的建筑,在丹巴全县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或三五个一群,或独立于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在众多碉楼群落中,尤以梭坡乡境内碉楼群最具特点,共84座,堪称碉楼博物馆。


  古碉楼是嘉绒藏族建筑的杰作,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技艺高超,具有极高的美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文化学价值。



 

本文标题: 丹巴碉楼——“千碉之国”的建筑特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02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