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节——古人的“狂欢节”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2-26 11:38:09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琉璃
核心提示:元宵又称上元节。“宵”指晚上。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的年味活动推到高潮。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古建中国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幸福团圆。


  元宵又称上元节。“宵”指晚上。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的年味活动推到高潮。



各朝代的元宵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在历史的车轮中的,元宵节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东汉明帝时,明帝提倡佛教,佛教有正月十五观灯的习俗,明帝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


  唐朝,国力空前强大,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宋朝时,元宵节是一个狂欢的节日。这一天,妇女赏灯游玩,通宵达旦,没有了“男女之别”,男女混淆游玩。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宋朝的元宵节,赏灯五天,人们逛灯市,猜灯谜,人们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明朝时,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时,民间灯会盛行,灯火璀璨,且精致奇幻。



元宵习俗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20]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猜灯谜又称灯谜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代元宵节诗句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影永冰灯》——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京都元夕》——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正月十五元宵夜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在古代,元宵节还有“中国情人节”的别称。绚丽的灯光,热闹的街市,还有极致浪漫的回眸和邂逅。


 

本文标题: 今日元宵节——古人的“狂欢节”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25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