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带一路”提供文化软力量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5-16 09:13:40  来源:光明日报
核心提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要更加重视文化交流合作,处理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务实推进与舆论引导的关系,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文化软力量。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要更加重视文化交流合作,处理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务实推进与舆论引导的关系,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文化软力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实现民心相通,首要而有效的手段就是文化交流。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从世界发展历程看,国与国的交往、地区与地区的往来,首先是文化的交流合作,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软力量,是搭建友谊之桥、合作之桥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思想差异较大,只有文化先行、取得更大早期收获,才能更好地消除分歧,推动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

  从历史上看,古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通商互信之路、经济合作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是一个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它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它所蕴含的丝路精神在沿线国家有着广泛共识,加强文化交流合作软力量建设具有天然的基础和条件。

  从现实看,文化交流合作可以为经贸合作共赢提供“软”动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认识理念、文化价值、法律制度都有所不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增强相互信任,从而更好地加强经贸合作。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交流交往,消除偏见、化解歧见、增进共识,夯实经贸乃至社会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进一步推动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加强中华文明与沿线国家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我们要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走出去中加强中华文明与沿线国家多种文明的交流互鉴。要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新闻、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有机统一。要正确处理“中”和“外”的关系,既立足本土,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又面向世界,敞开胸襟、放眼世界,广泛借鉴吸收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在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实现创新发展。

  重视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着力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突出“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通过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等各种方式,巩固和扩大我国同沿线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

  丰富文化交流合作的内涵与形式。要深度挖掘沿线各国的人文资源、弘扬人文传统,除文艺展演、影视交流、文物博览等传统文化领域交流外,还要拓展科教、学术交流,知识产权保护等文化交流合作新领域,创新交流合作的形式,搭建新的交流合作平台。要注重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通过影视、图书、音乐、动漫、网游等业态传承“一带一路”历史渊源、文化精神,让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一带一路”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物质条件。当今社会,不管是中国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们,其日常的工作、消费、娱乐都离不开网络服务。目前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网速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落后,特别是在固网宽带方面,由于缺失固定电话充分发展阶段,导致以光纤到户为代表的有线宽带发展严重滞后,进而使得大量以大数据流量为特点的互联网应用无法开展,因此这些国家的人们具有强烈的升级需求。我国这些年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市场经验。我们有能力、有经验为畅通“一带一路”贡献力量。我们要以信息互联互通为契机,加快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快电子政务、网络社交等的交流合作,让文化在信息高速路上跑起来。(作者:刘春荣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本文标题: 为“一带一路”提供文化软力量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3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