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构古建筑的结构特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11-04 11:30:42  来源:时差博物馆
核心提示:中国建筑历史长久,所覆盖之范围又极为辽阔,其历代兴造之建筑不但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还对东方乃至世界的建筑文明,都作出了十分伟大的贡献。古代工匠有多厉害?我们就来看看古建筑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中国建筑历史长久,所覆盖之范围又极为辽阔,其历代兴造之建筑不但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还对东方乃至世界的建筑文明,都作出了十分伟大的贡献。古代工匠有多厉害?我们就来看看古建筑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材料与结构


  首先还是来看材料特性,木构建筑确实难以防火、防腐,容易损毁。所以今天国内留下来的古建筑,尤其是那些年龄在千年以上的,并不多。但在古代中国大部分地区,木料取材最为方便,建造起来速度也快。像武则天下令建造的洛阳明堂,号称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构建筑,也只花了一年时间就搞定。而许多更小规模的建筑,建起来就更便捷了。从实用和经济的角度来看,木构建筑优点还是不少的。


  然后看结构方面,之前我们提到主流的抬梁式靠立柱来支撑屋顶,而外墙并不附带承重功能,也就是所谓的「墙倒屋不塌」。这就使得中国建筑在外型上可以很灵活,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在寒冷、风大的地方,我可以用夯土或者砖石砌上厚墙;而在炎热的地方,则可以用木板或竹板打造薄墙。甚至可以把墙拆了,成为四面通风的亭榭、长廊,以符合建筑不同的用途,这也让中国古建筑的形式更加多样,尤其在园林中,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景观。


吊脚楼


  室内装修也同样如此,由于不需要承重墙,室内空间就可以用木装修灵活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比如用屏门、隔扇、板壁等隔开,虚的比如用落地罩、圆光罩、多宝阁、太师壁等隔开。虚实结合,再加上各种装饰,便能打造出既好看又丰富的室内空间。


  大家可能了解过故宫乾隆花园里的倦勤斋,在室内放了一座迷你戏台,在墙上画满通景画,可说是在小空间里玩出了大花样。要论装修,还是宫里人会玩。


  修复与搬迁


  另外,中国木构建筑这种搭积木式的建造方式,也让修复变得很方便。我们经常在古建筑修复中听到「落架大修」,实际上就是把建筑的整个梁架先拆了,把朽坏的构件替换掉,然后再重新搭建起来。只要把每一个构件拆下来的时候标记整理好,再复原就不难。


落架大修的天台庵弥陀殿


  有了这样的特点,中国古建筑还能进行一个骚操作,那就是原样搬迁。我们只需要先把这座建筑拆掉,把木构件搬运到另一个地方,再按原样重新搭建起来就行。据史料记载,元上都皇宫里的大安阁非常宏伟,其实就是元灭金以后,把汴梁城里北宋留下来的熙春阁,给搬过去重建起来的,样貌大致不变,只修改了一些小细节。


  说到大规模的古建筑搬迁,不得不提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喜欢壁画的朋友可能去过,三清殿里巨幅的元代壁画《朝元图》非常精彩。其实整个永乐宫原来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在20公里外的永乐镇。上世纪50年代修三门峡水库,预计靠近黄河的永乐宫会被淹没。于是国家斥了巨资,召集专家、工匠,花了将近10年的功夫,把建筑和壁画整体搬迁到了现在的位置,整个工程可说是非常浩大,复原效果也还不错。


永乐宫三清殿


  然而…...三门峡水库修成之后,蓄水高度不及预期,永乐宫原来所在的地方也根本没被淹。所有人都被坑了一波,不过也算是当小白鼠测试了一下中国古建筑的大规模保护性搬迁。当然,无论再怎么小心,搬迁对古建筑总会有损伤(尤其是这种带壁画的),还是能不动就不动的好。


  艺术之美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建筑由结构而来的艺术上的特点,这也是中国古建筑的意趣所在。例如古建筑中最显眼的屋顶,诗经就有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形容的就是宫室优美的飞檐。唐宋辽金时期的建筑往往屋面曲线和缓优美,屋角起翘,出檐深远,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淳化寺大殿的飞檐


  这是宏观的一面,在细节上,许多木构件既起结构作用,也带有装饰之美。无论是木雕还是彩画,精细中的美,格外打动人,所谓雕梁画栋,正是如此。这些好看的小雕饰还体现在许多民居之中,成为深入细微生活的东方之美。


 

本文标题: 中国木构古建筑的结构特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19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