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美术馆——中国当代美术馆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6-01 10:57:37  来源:建筑中国网
核心提示:韩美林艺术馆位于通州区梨园文化公园内。公园已建成几年,面积不大,但植被良好。园内有一组两层的仿古建筑——戏楼,其南侧为湖面和温室。沿公园东北一侧是城市高架轻轨,并设有站房——临河里站,为从市区前来参观的人们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也为建筑和城市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机会。
  韩美林艺术馆位于通州区梨园文化公园内。公园已建成几年,面积不大,但植被良好。园内有一组两层的仿古建筑——戏楼,其南侧为湖面和温室。沿公园东北一侧是城市高架轻轨,并设有站房——临河里站,为从市区前来参观的人们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也为建筑和城市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机会。


 
  韩美林艺术馆

  艺术馆占地1公顷,呈方形。相对于近9000平方米的建设规模来讲,这块地并不算大,需要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但把如此规模和体量的建筑放在两层的戏楼旁边,则又显得过大,而且对于参观者来讲,不可能把展厅放在太高的楼层,所以在设计之初并没有把建筑往高度方向发展,而是水平铺开,同时在建筑周边设置下沉式水院,将建筑突出地面的高度降低,与戏楼保持接近,从而保持良好的建筑尺度感。围绕建筑的水院如同故宫周围的护城河,既能加强艺术馆的安全性,同时可作为室外展示空间。艺术馆的屋顶与轻轨的高度基本相同,人们可以在轻轨车厢中看到艺术馆的基本面貌。

  建筑的体量和高度勾勒出艺术馆的一个基本轮廓,这时我们开始思考建筑与艺术家及其作品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建筑能与艺术家的创作特点和作品巧妙地结合起来,建筑的标志性通过作品本身来表达。通过大量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书法和篆刻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部分。因此,将书法和建筑相结合,便成为设计的一条重要线索。经过比较和筛选,最后我们选用“美”字作为艺术馆的平面图案原型,将书法的笔画与建筑的功能空间相对应,因为“美”字既为艺术家名字中的一字,又可理解为美学、艺术之美,兼具写实与抽象的双重特性。而“美”字在平面布局上进一步将大体量的建筑化解为若干小体量的“盒子”,每个“盒子”在尺度和高度上基本接近戏楼,整个建筑便以一种谦逊的姿态与已有建筑保持协调。基地上方是民航航线,飞机经过上空时已经降到几百米的高度,“美”字又为从空中俯瞰艺术馆提供了非常清晰、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标志性。


 
  “盒子”赋予建筑强烈的体块感、简洁的形体和清晰的线条,平和而内敛。外墙采用朴素的色彩和材料。带木纹的浅灰色清水混凝土,既朴素又自然,粗犷中略带几分细腻。主灰色调与旁边戏楼的灰砖保持一致,而在灰色主体中穿插的红色吊桥和南立面中红色的金属格栅则来自于传统建筑中门窗和柱的色彩。

  由此,建筑、水院、戏楼、公园融为一个整体。如果我们把整个公园看作是一幅自然山水画,那么艺术馆正好是作画完毕盖的一个印章。印章与画的格局关系对应着艺术馆与公园的格局关系,彼此缺一不可,相得益彰。

  整个建筑功能包括展览区、生活创作区、制作车间、陶吧、交流演示、内部办公、宿舍区、藏品库房和设备用房等。北侧为制作车间和陶吧,中部为展览区,南侧采光和景观较好,为生活创作区。展览区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展览部分共2层,层高6米,展厅之间较为连贯;东侧部分共3层,层高4米,展厅之间相对独立。两部分展览区通过中庭空间中的坡道和桥将不同标高的展厅连接起来。当参观的人们进入公园大门后,经由曲径通幽的引导,再通过长长的吊桥和坡道缓缓进入西侧二层2.000标高的序厅和展厅,参观完之后,沿中庭的坡道上行到4.000标高的东侧展厅,然后观众可以继续上到屋顶平台俯瞰整个公园,也可以下到0.000标高以及-4.000标高的展厅,最后从主入口下方通道进入水院中,参观完室外展览后,从东南角的室外楼梯回到公园地面。

  在这样的参观流线组织下,我们希望将空间、展品和流线三者巧妙结合起来,通过空间尺度和比例的变化、方向和背景的转换、场所感的营造等手段来展示艺术家的作品,使得人们在参观的行进过程中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本文标题: 韩美林美术馆——中国当代美术馆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5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