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天如何降温?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7-16 09:15:06  来源:忻州博物馆
核心提示:古代夏天并不比我们今天凉快,《浮山县志》就记载过乾隆八年的极端高温天气:“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古代夏天并不比我们今天凉快,《浮山县志》就记载过乾隆八年的极端高温天气:“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气象学家分析,当时的天气至少达到了40℃以上。那在没有空调的古代,这么热的夏天,古人是如何降温的呢?


  首先可以使用降温设备,比如人工风扇。这人工风扇并不是找两三个丫环给你用扇子扇风,那点儿风力太小了!古时候的大户人家厅堂上方会安装拉拽式风扇,一大片扇叶差不多有门板那么大,由丫环拽根绳子拉动扇叶给厅堂送风。此外,还有手摇式的风扇,类似手摇鼓风机。据说古时候还有“空调风扇”。



  古人使用风扇的时候,还会把风扇放在水池后面,或者在风扇前摆两盆冰块,这样送出来的风就是凉的,这种风扇已经具备了空调的功能。还有的人会在风扇前摆很多盆鲜花,这样吹出来的风都是香的。有钱人就是会玩!另外,古代大宅院的客厅,都会有一种“空调”系统——空调井。在厅堂里挖一口深井,一直连通地下水,然后在地面留一个送风口,这样,井下凉风就会源源不断送进厅堂,达到降温效果。最豪华的当属降温亭——将水引到屋顶,制造人工瀑布,以达到降温效果。


  除了降温设备,还有降温饮食。比如吃冷饮、冰镇水果或饮料。那古人用什么进行冰镇呢?其实,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人工冰箱了,叫作“冰鉴”。其原理很简单:制作一个有夹层的容器,在夹层里放入冰块,然后在容器内放入食物或饮料进行冰镇,成为冷饮。


  宋代的冷饮已经平民化了,北宋都城开封就有种叫“冰团冷元子”的冷饮很是畅销,其做法类似今天鲜芋仙等甜品店中的芋圆。到了元朝,蒙古贵族喜欢在冷饮里加入奶制品,称为“奶冰”。



  据说马可·波罗来到元朝后就很喜欢吃这种冷饮,并将其制作方法带回了欧洲,欧洲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冰激凌。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搞笑?正宗的土耳其冰激凌可能来自中国。


  那古代夏天的冰是从哪里弄来的?其实有很多种说法,技术含量最高的说法是古人用硝石制冰:将硝石溶于水,大量吸热,便可将水冷冻成冰。但这个方法的制冰量太小了,而且非常费事,无法满足古代夏天巨大的冰块需求量。所以,可能古人一般不会用这么麻烦的制冰方法。


  其实古人取得冰块通常的方式不是制冰法,而是存冰法。很简单,等到冬天自然结冰时将冰块储存到地窖里,然后等到夏天时取出使用。这种简单的存冰方法,从先秦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储存的冰块都取自城市里的天然河湖,比如北京的北海、积水潭、太平湖,还有济南的大明湖,都是过去重要的取冰处。


  寒冬时节,湖面结冰,待到冰面上能走人了,就开始进行切冰作业,把冰切成一米见方的冰块,运送到地窖里保存。保存时还要在上面盖上厚厚的稻草保温,这样就能挺到夏天而不融化。古代大城市内都建有很多的冰窖。清朝时,北京城内的官方冰窖就有4处18座,由工部统一管理,存冰量在20万块以上。今天北京的冰窖胡同,就因清朝时这里设置的冰窖而得名,类似的还有西安的冰窖巷。



  北方城市可以在冬天时存冰,那南方城市冬天也不结冰啊,怎么办呢?答案是进口!而且进口的是正宗的美国货!


  19世纪上半叶,欧美商人就将北美的冰块用商船贩卖至中国广东,非常畅销。有人可能会疑惑,从北美到中国,要穿越赤道,那冰不融化吗?因为这种出口的冰块体积特别大,运输时放在船舱底部避免阳光照射,还会在上面盖上锯末等物,阻挡空气流通,所以融化速度非常缓慢。等运到中国时,除去损耗,还会剩很多。


  有人还会疑惑:跨越半个地球贩卖冰块,能赚钱吗?的确不怎么赚钱,但没办法,欧美需要进口中国的货物,而自给自足的中国却不怎么进口欧美货物。你运别的东西到中国也卖不出去,卖冰块总比空跑一趟强。而且远洋航行需要重物压舱,用冰块压舱总比用石头好。没办法,与清朝做买卖就得这样!


 
标签: 古代夏天

本文标题: 古人夏天如何降温?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74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