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 | 草木凝露凉风起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9-07 10:02:54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云纹
核心提示: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结束,仲秋开始。民谚有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人们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增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结束,仲秋开始。民谚有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人们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增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以防着凉生病。白露不同于立秋和处暑,立秋处暑虽然位列秋季,但仍有夏日的溽热如影相随。而白露则把一个真正的秋天带到了我们的面前。



  白露至,凉风起,露从今夜白,夜自此日凉。一场秋雨一场凉,洗尽江南残暑,秋爽使人清心。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二字,生在了袅袅诗词中。


  古人对“白露”的解释则着重于传统文脉的延续,《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是如此诠释:“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以四时配五行,水土湿气凝而为露,金秋色白,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名符其实。



  秋风吹叶,白露凝珠。古人又进而认为,清晨的露水吸收了天地间的凝气,最为洁净。渐于民间形成在白露节气“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曾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至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时节的一种仪式。



  白露有三侯:


  一候鸿雁来,鸿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变凉,季节性的鸿雁准备南飞了。


  二候玄鸟归,玄鸟指的是燕子,是北方之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三候群鸟养羞,“羞”同“馐,百鸟感受到肃杀之气,纷纷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啜米酒、秋社、喝白露茶等。


  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茶客们的喜爱。



  白露米酒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接人待客必喝“白露米酒”。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开始,在饮食调节上宜以清淡为主,建议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以益胃生津;也可熬银耳粥、芝麻粥、红枣粥、玉米粥,以滋阴润燥。保持少吃冷饮,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本文标题: 今日白露 | 草木凝露凉风起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90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