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当官,如何以“帽”取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10-09 09:00:44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冠”古代是头上装饰的总称,用以表示官职、身份与礼仪之用。因为古人不剪头发,又认为成年人披头散发是极其失礼的,所以帽子,也就是冠的存在就非常重要了。

  “冠”古代是头上装饰的总称,用以表示官职、身份与礼仪之用。因为古人不剪头发,又认为成年人披头散发是极其失礼的,所以帽子,也就是冠的存在就非常重要了。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使用不一样的冠,并且和服装严格对应,是古人的基本礼仪,这一点自秦汉以来,不仅在历代的宫廷礼仪典制中有具体规定,在民间也是一种约定俗成。



  “令严冠服之制”——《汉书·汉高祖本纪》


  就像今天大约能通过一个人的衣服判断他的职业类型一样,当时头冠也是人们身份的一个判断依据。这些帽子,不同时代有不同特征,有的并没有存留至今,只有文字存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最常见的几种帽子。


小冠(束髻冠)


  这是一种束在头顶的小冠,小冠多为皮制,形如手状,正束在发髻上,用簪贯其髻上,用緌系在项上,最早是一种家居便服时穿戴的头冠,后来演变成朝礼宾客也可以使用了,文官和学士常用这种小冠。


獬豸冠(法冠)


  这是执法官常用的一种头冠,始于战国楚国。獬(xiè)豸(zhì)是传说中的神羊,擅长判断曲直,正邪忠奸,所以执法官将它的名字的所包含的这种意象,融合进他们的服饰里,秦汉及以前比较流行。


进贤冠(儒冠)


  这种头冠是在朝的文官所戴,冠上有梁为记,亦称梁冠,以梁的多少来分等级爵位,越多等级也就越高。并可再衬巾帻,如无巾帻与梁数,那就说明使用者并无官爵,可能只是宫中无实权的儒者而已。


  明代之后,进贤冠改称梁冠,冠上的梁数有严格的规定: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



  梁冠(进贤冠)自秦汉被发明以来,历代在朝文官都有佩戴。梁冠形方,前低后高,后倾,有围片,前开后合,造型上不失为官者的严肃性,同时也是非常美观的一件衣饰。


鶡冠(武冠)


  这种威风的帽子,是秦汉唐时期发展出来武馆的专属,冠顶插饰鶡(hé)毛以示英勇。鶡是一种性勇好斗的鸟,与其它鸟类争斗至死不退缩。至唐代,依然能在一些人俑上看见鶡冠。


高山冠


  高山冠在古代多为谒者所戴,所谓谒者,就是为皇帝传令或引见外宾的官员,他们在工作中使用这种头冠来标识自己的身份。


  高山冠其形方而有山(山为冠中间之饰),高而竖直,如《汉志》所说:“顶不却斜,有山,有展筒”。



远游冠


  远游冠为王公所戴,在朝的上品朝臣也多戴用,这就已经有了相当的等级。有展筒(冠前的横围片),冠上一般饰有三梁,有时也衬黑介帻或青緌以做装饰。远游冠其形方,后倾,外有围边,开前合后。



幞头(又称折上巾)


  幞头,又名折上巾、软裹,是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它的历史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服饰史。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加上使用方便,在唐代的时候尤其受到欢迎。


  唐幞头多种多样,后期也使用不同的材质制作,使用多的是黑色薄质罗、纱,称为蹼头罗、蹼头纱。纱罗材质比之绢更适合作蹼头,更为透气,易于散热,受到唐人的喜爱。


  这种传统到了明代,变成了官员的专属——用青黑色纱罗织成的幞头也称“乌纱”,自那以后,“乌纱帽”有了官职代名词的含义。



凤冠(又称冠)


  凤冠为皇后所戴。冠前饰有凤饰,以金、珠、宝、翠为饰,也有饰以九龙四凤,大花小花各十二树。



冕旒


  冕旒,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的。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具体的规制可以点击冕旒的形制与作用,查看往期文章中的详细介绍。



貂禅冠(笼巾)


  貂禅冠为三公亲王所戴,官居一品偶尔也有戴用,其形正方,左右用细藤织成二片,形如蝉翼,并涂有金银为饰,冠上缀金,并附蝉为饰(以示高洁),冠顶插有貂尾,这是一种高贵的冠式。



四方平定巾


  四方平定巾,简称“方巾”,明初颁行的一种方形软帽。为职官、儒士所戴的便帽,以黑色纱罗制成,其形四角皆方,所以又名“四角方巾”。


  从历史走向来看,冠冕作为官员服饰的一部分,从先秦时期服饰的五花八门,到清代官员统一使用的“黑皮、红缨、有顶珠”的官帽,它的形制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严格且完善的。一个个不多见的古代头冠,都曾发挥过保持主人形象、标示人物身份的作用,如今也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标签: 帽子

本文标题: 古代当官,如何以“帽”取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97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