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睦堂——淳安古祠堂建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5-10 13:26:39  来源:淳安县博物馆
核心提示:提起淳安郭村,总是绕不开朱熹,绕不开瀛山书院,以及那首《咏方塘诗》。但今日我们先将这些放一放,把视线投向瀛山脚下郭村那座小小的祠堂——敦睦堂。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提起淳安郭村,总是绕不开朱熹,绕不开瀛山书院,以及那首《咏方塘诗》。但今日我们先将这些放一放,把视线投向瀛山脚下郭村那座小小的祠堂——敦睦堂。


  敦睦堂是郭村张氏宗祠。郭村张氏,相传是秦末汉初张良后裔,北宋时期从开化九龙坑迁居至遂安十六都唐化里(郭村),始迁祖为廷莭公,十六都张姓村民为纪念先祖而建此宗祠。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如今,张姓已成为淳安的十大姓氏之一。



  初看祠堂,首先被吸引的,是门额上那“留侯世家”四个大字。留侯,便是大家熟知的张良,字子房。《史记》中就详细记载了张良一生的经历。


  张良父曾为韩国相,因此他也曾是战国贵公子之一。陈涉吴广起兵反秦时,张良也曾聚集一百多子弟举起义旗。在打算前往留县投奔楚王的途中,遇见了沛公刘邦,张良便归附于他,做了他的厩将。


  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而是一直作为谋士时时跟从刘邦。无论是灭秦还是后来的楚汉争雄,张良屡献奇谋,为汉家夺得天下立下不世之功。“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是汉高祖的由衷赞叹。


  刘邦称帝后论功行封,按级班爵,以张良功高,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但张良谢绝了,只求受封与刘邦最初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随后,他更是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安定了人心,加强了内部团结,解决了刘邦的难题。天下太平,张良亦被封为“留侯世家”。


  数千年来,张良与诸葛亮、刘伯温一样,都是顶级智慧的代表。他在乱世与战争中展现出超群才干,他在功成名就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始终为人所称道,也一直深深影响着后世。



  回看祠堂,处处透着昔日家族的繁盛。


  祠堂砖木结构,坐南朝北,平面布局为三进左右对称结构。小青瓦屋面,双坡硬山顶,鹅卵石天井。前厅明间三柱八檩,次间三柱八檩。正厅明间前后四柱十一檩,次间五柱十一檩。后厅明间三柱八檩,次间四柱八檩。月梁及坐斗雕刻精细,雕梁画柱,栩栩如生,油彩粉漆,用料考究,现保存甚好。


  如今堂内前厅摆着四五张方桌与十几把椅子,边上挂着绿色幕布。下午村里的老人会来这儿看看电视,聊聊天。炎热的夏季,将幕布一拉,打开风扇,就能与炽热的阳光隔绝,享受难得的清凉。而到了冬季,拉开帘幕,阳光落下,铺在肩头,倒是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些许温暖。生活好像就这样变成一个个慢镜头,人们只能在光影间察觉时间的流逝。


  正厅梁架上雕着一丛彩色花朵,花丛中围绕着两只仙鹤,精美绝伦,技艺高超。在清代,官场等级制度森严,依照明朝旧有的标准制定了九品十八级的官场品级制度。这种官场上的阶级区分体现在官员的官服上,祠堂也会按照相应官职进行修建。鹤在清代代表着一品文官的官衔,不禁猜测,或许张氏中有人曾在朝为官,甚至官拜一品。


  跨过一扇门,就到后厅。后厅是个小二楼,一个天井与正厅相隔。楼上曾用于摆放家族牌位、族谱和宗谱等,像是一个小型档案馆。二楼梁柱上有几处修复的牛腿,但修复后总显出一丝死板,少了原来的灵动与生气。梁架上彩漆脱落,露出斑驳内里,但仍保留下的,也带着三分艳丽,倒也不难想象初建时的壮观了。



  要是问祠堂何时建成?不知。又是由谁主建?亦不知。只能从后厅的墙壁上窥见一二。


  后厅左右两边的墙上分别嵌着一块石碑,碑文记载的最早修缮时间为二百五十多年前的乾隆时期。碑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详细记载了当时百姓为修缮祠堂捐献的一点一滴。在某种意义上,祠堂不仅是祖宗先辈的化身,更成为家族勠力同心的象征。


  祠堂雕梁画栋蔚为壮观,但细节之处更显用心。


  祠堂内所用石墩,是村里特有的一种石头,叫地震石。这石头不是从山上打下,而是从地下土里挖出。这个石块独特,像鸡蛋一般,外面有层壳,将外面壳打掉,就露出内里的石料。天青色,很是美丽。再经过人工的打磨、雕刻,制成石墩。石面上有手工雕刻的花纹,给坚硬的表面增添了一抹秀气,经千万年风雨也不会消失。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走进祠堂,一抬头,就能看见屋檐上的瓦当。敦睦堂的瓦当,仍是百年前那些,古朴厚重,带着厚重历史的气息。眺望屋檐,就能看见精致的瓦当。如今,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人,青砖黛瓦已渐渐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屋檐前的瓦当,更鲜少人留意。敦睦堂内的瓦当给祠堂添了一分诗意,增了一分美好。



  祠堂每一进高出前一进一个台阶,以此寓意步步高升,同时也便于排水。中国的传统建筑好像总是这样,增添一些小设计,赋予其美好含义,代表人们对未来的愿望和期许。


  祠堂如一卷绵长画轴,承载着时代变换的风尘,是地方历史的见证。也不知朱熹在瀛山书院讲学时是否来过此处,又是否见证过往日的盛景。


  祠堂的一砖一瓦,让人感受着世事沧桑的变幻,触摸到张氏先祖辗转迁徙、繁衍生息的脉搏。立家即有祠,生死不忘祖,世世代代尊祖敬宗的传统,早已是铭刻在淳安人骨子里的观念。


 
标签: 古祠堂 古建筑

本文标题: 敦睦堂——淳安古祠堂建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45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