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古建筑的朝代?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6-09 09:27:50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中国建筑历史长久,所覆盖之范围又极为辽阔,其历代兴造之建筑不但类型众多,而且累计数量尤为宏巨。它的出现与形成,既体现了我中华建筑文化的灿烂辉煌,也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变革和生产力发展对建筑的影响,以及建筑本身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进步。

  中国建筑历史长久,所覆盖之范围又极为辽阔,其历代兴造之建筑不但类型众多,而且累计数量尤为宏巨。它的出现与形成,既体现了我中华建筑文化的灿烂辉煌,也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变革和生产力发展对建筑的影响,以及建筑本身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进步。这一成就,不但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还对东方乃至世界的建筑文明,都作出了十分伟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遭受种种长期的自然与人为破坏,使得一度在历史上堪称伟绩的许多建筑都已化为乌有,加以古代统治者对技术工艺及建筑匠师的一贯轻视,使得长期薪火相传的宝贵设计构思与具体手法大部都已失传。虽然目前还保存下来若干建筑遗构和建筑文献,但就中国建筑总的历史成就而言,它们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中国古建筑中,年代久远的很少,唐朝以及以前的建筑可谓凤毛麟角,大多数的古建筑都是宋朝及以后建造的。


  当你看到一座古建筑时,能判断它的年代吗?今天我们从不同方面给大家总结一下各个朝代古建筑的不同特点,以便大家更好的辨识它们属于哪个朝代。



  看古建筑的屋顶:


  就建筑屋顶来说:唐宋古建筑的屋顶坡度舒缓、出檐深远,整个立面庄重稳定,建筑给人的视觉感受是舒展、大气的。


  而明清宫的建筑,屋顶坡度陡峭,装饰的比较富丽堂皇,彩画以蓝绿为主。视觉上虽稍显笨重,却也更显威仪,就比如北京紫禁城,其屋檐短小,坡度较陡,而且屋顶装饰比较华丽。



  看建筑的斗拱:


  斗拱是判断建筑年代的重要特征,唐宋时斗拱房屋斗拱硕大,有重要力学作用,屋檐出挑深远;明清斗拱则多为装饰,比较小,出檐变短。唐代的斗拱很大,屋檐出挑深远,所以有时感觉斗拱的尺度比实际大得多。


  明清斗拱则多为装饰,比较小,出檐变短。这是因为随着建筑技术提升,柱头间的额枋和随梁枋的使用让构架整体性得到了加强,以及夯土堆的消失导致不要那么大的防雨“出挑”,所以由斗拱不再是受力的构件,而成为装饰性构件。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斗栱上的昂来大体辨别建筑的朝代。


  “昂”原是唐宋建筑中,斗拱上以杠杆作用起到对屋顶支撑作用的斜置构件,到明清则是不起力学作用的装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北方宋金古建筑中,已经开始出现装饰性作用的平昂、甚至假昂。明清的建筑斗栱上多用假昂。


  因此,并不是用了假昂的就一定是明清古建筑,但总体上宋金时期运用假昂的古建筑,斗拱和明清的相比,还是显得雄壮得多。



  看梁、柱:


  唐宋和明清建筑的另一个不同点:唐宋融入曲线美;明清大多直来直往。


  唐宋古建筑在柱头作收分,做成“梭柱”样式;在梁的两端会做“卷杀”,做成“月梁”样式,使建筑在视觉上富于变化。


  而明清官式建筑的梁、柱,大都是简单的直来直去,会少了些艺术美感。(梭柱、月梁等做法,明清时在长江以南地区,有保留这种唐宋古法。)

 

本文标题: 怎样辨别古建筑的朝代?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53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