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民居典型的建筑特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7-21 09:31:49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川西民居是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之一。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

  川西民居是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之一。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杠的。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川西民居在建筑上的表现特征为:平面布局多为横长方形,以合院式和店铺式布局居多;小青瓦、大出檐、小天井是川西民居结构构造的主要特点。民居多采用穿斗式构架,门窗多以木质,并有精美的雕刻。除此之外,川西民居中还运用砖雕、石雕、灰塑、嵌瓷、贴金彩饰等工艺手法,表现出具有地域特色和内涵的艺术形象。川西民居室内外空间多用院坝、檐廊、影壁、开敞的罩、通透的隔断等进行联系,并运用中国造园的借景。



  穿斗结构是中国古代三大构架结构建筑之一,另外典型的还有顶梁式和井干式。


  穿斗结构,又称立贴式结构,多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南方地区应用,多应用于民居建筑。其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橼,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架构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在一起,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斗枋用在檐柱柱头之间,形如抬梁构架中的阑额;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这样的结构对于常年发生地震的四川地区,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的损伤,也能减少其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川西汉族民居在农村中,主要以三合头为主,而地主和官宦人家住宅则是由多个四合院组成的庭院大宅。采用穿斗式结构,喜用四檐平式天井。



  形式美法则中对称与平衡是指在平面构图上以视觉为交点,各构成要素以此为交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以天井为中心,讲究对称布局,上堂两边住人,下堂两边也充分利用设置了杂物房。这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相互辉映。这充分体现了建筑形式美法则的对称与平衡。川西民居造型不仅有平面形式美,对称与平衡也有立面形式美,以大门中心为对称轴,不管是屋脊还是房檐甚至小到门口的灯笼装饰都是处于一种平衡对称的状态。


  川西地区潮湿多雨,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影响这川西民居的结构。独特的地理气候需要因地制宜的建筑风格。在建筑结构方面,基本采用穿斗式木结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按住架檩,以檩布橼,屋面承载直接通过檩传重到柱。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架构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在一起,房间的空间构架由此组合而成。


  “人”字型屋顶和大出檐造型都是川西民居的典型符号。为了解决屋顶排水问题,采用前短后长的设计,由一匹匹瓦块拼叠成青灰色的屋面。也是川西民居中一大特色,它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衔接房屋和室外的空间,民居在这种大出檐下冬天避雨夏天乘凉。在屋檐的构造上前檐处设弯曲向上的挑拱,有软挑拱和硬挑拱之分最多可挑出三挑,因此挑拱与枋木组合处许多挑檐的形式。



  川西平原鉴于植被条件,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屋瓦大多用青板瓦,通常不铺瓦,正檐前装滴水,全用青灰抹顶,习惯称“灰棚”。川西民居私彩朴素,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梁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其重点装修部分是小门楼,俗称“龙门(或门道)”,但仍是以冷色调为至,常常“雕而不画”。


  传统川西民居很有特色的草屋顶,常见做法是将谷草、山草、树皮瓦等直接铺设在屋顶,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气性能,这在气候潮湿的川西地区是尤为重要的。而且草屋顶形式十分优美,与自然环境达到了完美统一。例如杜甫草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本文标题: 川西民居典型的建筑特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62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