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朝的律法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11-19 09:05:46  来源:浙江社科
核心提示:宋朝是在唐末五代时期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唐末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司法制度主要是以“军人主狱”为主要原则,这种“以暴制暴”的司法制度导致了很多冤假错案的产生,普通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宋朝是在唐末五代时期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唐末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司法制度主要是以“军人主狱”为主要原则,这种“以暴制暴”的司法制度导致了很多冤假错案的产生,普通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结束了这种混乱的社会动荡之后,宋朝在成立之初就想方设法创新律法,以此来保障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实现长治久安。“法制立,然后万事有经,而治道可必”,因此宋朝建立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法律条文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



  在颁布大量法典的同时,宋朝十分重视官吏的法制教育,在中央设律学,培育专业的法律人才,提高官吏执法水平;还将官员的任用升迁与其法律水平的高低结合起来。神宗熙宁年间规定,凡进士及诸科出身之人都要先考核律令大义或断案,通过之后才能授予官职;选人改官之前也要进行律法考试,合格者才能得到升迁。这些措施充分表明,法制在两宋政治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但宋朝统治者认为法律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上执之可以御下,下持之可以犯上也”,生怕民众掌握较多法律知识,会难以“驯服”,从而增加国家的不安定因素。因此,朝廷不允许民间私藏、传播官方法典,并对民事诉讼做了相当严苛的规定,以减少民事诉讼案件;同时宋朝法律繁琐详密,稍有不慎,就会触犯律条,百姓需要熟悉法律的人来帮助自己维护权益。因此民间私办讼学兴起,并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江西是私办讼学较兴盛的地区,当时江西民间有一本名叫《邓思贤》的书,专讲讼法,许多学校都把这本书当作教材进行讲授。乡村一些学校学习诉讼和法律知识的风气也很盛行,以至于“编户之内,学讼成风;乡校之中,校律为业。”“江西州县有号为教书夫子者,聚集儿童,授以非圣之书......皆词诉语。”民间甚至有儿童从小就开始接受讼学教育,这些人学成以后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不再用野蛮的武力行为来解决争端,而是更倾向于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南宋时期,民间诉讼空前繁荣,显现出“尚讼”风气。为此南宋高宗在绍兴七年还专门下诏进行规范:“访闻虔、吉等州专有家学教习词诉,积久成风,胁持州县,伤害善良,仰监司、守令遍出文榜,常切禁止,犯者重置以法”。然而从现存的地方志记载来看,此举收效甚微。周应合在编纂《建康志》时统计,“诉讼日不下二百”。



  没想到宋代的南京城每天竟同时有数百人打官司。宁宗时,江西崇真观女道士王道存与熊氏等十数家争讼地界,轰动一时,由此看来方外之士也不乏健讼者。宋代其他地区的“健讼”之风也不逊于江西,比如婺州东阳“习俗颓嚣,好斗兴讼”,黄山徽州一带“民习律令,性喜讼”,可见宋代民间“尚讼”已不是一州一县的个别现象,而几乎是遍及全国的普遍现象。


  民众兴讼频繁,说明宋朝的民众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知识体系,对国家律法体系充满信心和信赖。宋代律法体系建设的种种成就既反映了当时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也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起到了教化民众、维系社会安定、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


 
标签: 宋朝

本文标题: 浅谈宋朝的律法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90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