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州民居的建筑特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11-30 14:08:22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作者:宋晨怡
核心提示:据《八闽纵横》记载,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入闽的情况不在少数。第一次是在东晋时期,入闽的人来自中原的不同地区,到福建后,又在不同地区定居下来,他们带来的中原传统建筑特色直接影响着当地的民居建筑。

  据《八闽纵横》记载,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入闽的情况不在少数。第一次是在东晋时期,入闽的人来自中原的不同地区,到福建后,又在不同地区定居下来,他们带来的中原传统建筑特色直接影响着当地的民居建筑。“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是福建古民居的建筑特色。福州作为福建政治、文化中心,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便在此交汇,形成了带有中原遗风的建筑特色。


  我国古建筑通常是木构建筑,福州民居也不例外,而且大多用松杉树木建造。由于木材易于加工,便于加建和改建,所以木材普遍被用作福州古民居的承重结构,运用独特的建筑方式,在建筑上可以做到不用一颗钉子。柱子直接落地,柱上面有梁、枋、檩、椽等木构件,它们之间以榫卯为铰,互相穿插搭接成一整体,来承受楼板和屋顶的荷重,这就是所谓的榫卯结构。榫卯的优点是稳固、防震。但是榫卯形式伤及木理,因此木材的选料要精致。福州古民居中常见的木构架有以下类型:


  穿斗式木构架


  这种结构是木柱落地,檩架在柱子上,椽放置在檩上,柱子直接承受屋顶的重量,由穿枋串联形成房架,柱头直接摆放檩条,在檩条方向斗枋起串联作用,把柱子连接起来,穿枋不起屋面承重作用,只用来保持柱子稳定。在一些构架中,柱间距稍大的也会在两柱间加一童柱。整体结构特点是梁头置于柱子上方,较短的梁再用矮柱支起,梁的数量可有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将梁头搁置于斗拱上。除了华林寺、名山室等早期宋代之前的建筑外,其余建筑多为穿斗式木构架,因此福州现存的传统建筑可以纳入南方穿斗式木构架体系。


福州文庙


  福州文庙也是传统的穿斗式木结构,下面铺设着22根石檐柱,8根石内柱,这些石柱硕大,石内柱每根重达约9吨,石檐柱每根重达8吨,通过这些可以看得出来建造时候的复杂程度。


  抬梁式木构架


  这种结构是柱子立于台基上,梁架在柱子沿房屋进深方向的上方,有的矮柱立于梁上,较短的梁再架于矮柱上,如此重叠摆放若干层,然后将立脊瓜柱置于最上层,这便组成了梁架。用位于柱子上方的构件枋把相邻的梁架组合起来,再把椽放置在檩上,檩、梁承受屋面重量并传递到柱子上。檩加强了水平方向梁架间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这类木构架结构常见于进深柱的厅堂中。


福州华林寺


  福州华林寺大殿就是抬梁式构架,包裹着宋代初建时的构架,为单檐歇山顶,坐北朝南,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共用檐柱14根,内柱4根。


  相较之下,穿斗式木构架使用材料小,整体结构性强,且柱子排列密集,只有当使用空间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抬梁式的柱比穿斗式的柱更为粗壮。通常来说,一对抬梁式结构能够直接支撑起粗壮的大梁,一系列平行的穿斗式结构柱需要穿枋与其进行榫接固定,才能维持稳定并承受较重的上部荷载。抬梁式采用跨度较大的梁,可用于室内空间较大的地方,适用于古代汉族宫殿、庙宇等建筑。


抬梁式与穿斗式构造区别


  形态各异的屋脊


  我国古建筑外形上由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特征最为明显的是屋顶,这种独特的外形完全是由于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高度结合而产生的。古建筑的屋顶在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民居古建筑屋顶样式多种多样、形态各异,有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攒尖顶、十字脊、叠顶、重檐等众多形式的变化。由于古代等级制度,屋顶还分不同等级,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此外,还有盔顶、盝顶、攒尖顶、穹隆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古建筑屋顶千变万化,瑰丽多姿,不同的屋顶相互穿插组合,又会形成不同的屋顶形式。


  福建常见的屋顶有硬山顶、悬山顶,在沿海和许多城镇民居的厅堂和偏屋都用这两种屋顶。硬山顶可防台风侵袭,悬山顶便于挡雨,两者都具有简单易建的优点。在有些古民居中建有楼阁,如埕头楼、角脚楼等,则在屋顶处理上比较复杂。有的在硬山墙上加建披檐以挡日晒和雨淋,有的在悬山顶上做披檐,形若歇山式屋顶。福州古厝大多使用硬山顶、悬山顶(少数花厅园林部分使用歇山顶)。


马鞍墙


  福州马鞍墙


  福建民居建筑的细部处理,有传统做法及强烈的地方特色。这些细部处理影响着福建民居建筑的艺术构造和建筑风格的形成。福建古民居的风格和细部处理还受到邻近的安徽、江西、广东等省民居的影响,十分注重上部轮廓的变化,在木构架的下部和四周还有一层围护结构,这就是墙体。古代墙体材料分别为土墙、石墙、砖墙。在具体的建筑中各种建筑材料不同,做法和外观形象也不同,因此,就产生了封火墙、马鞍墙、花式砖墙等。这种变化是利用马鞍墙的各种变形与屋顶形式、屋脊样式的不同而得到的。马鞍墙是福建古民居的一大建筑特色,各地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徽派建筑因墙体形似马头而称作马头墙,闽派建筑因墙体形似马鞍而称作马鞍墙。


  马鞍墙是福州群众对于高出屋脊的山墙、封火墙及围墙的一种总称。其形式多种多样,体态轻盈秀美,墙体随着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形似马鞍,故称作马鞍墙,是福州封闭式民居常用的外形处理手法,有抵御风火的作用和趋吉避凶的寓意。马鞍墙有用土筑的,也有以砖砌的,不管用什么材料,形态上都有许多变化,有的将山墙顶部高出屋脊的部分做成平行阶梯形,有的做成弓形,有的做成鞍形等。为了与山墙部分呼应,在围墙的转角部位也是变化多端。


  砖砌山墙上的马鞍墙呈弓形和鞍形,脊顶做成水平短墙与倒弯弓形前后相接。脊背向下倾斜,用青灰抹平,在脊角雕刻成图案花纹,翘角下方做几层退进的线脚。在闽派建筑中,马鞍墙上还绘有各式各样的纹饰,有花、鸟等,还有狮子、麒麟等瑞兽,以及博古纹、祥云纹等。有的马鞍墙上则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墙体本身的颜色,显得古朴大气。



 

本文标题: 浅谈福州民居的建筑特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95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