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怀姬氏民居——700余年历史的古建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1-27 09:02:01  来源:中共高平市委党校  作者:申小锋
核心提示:它们大多是3A或4A级景区,极少数能成为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比的话,仅有正屋三间、占地不过半亩的姬氏民居能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禁令人诧异。

  遍布全国各地的历史名人故居很多,十有八九是近现代为发展旅游所重建,更多是为了纪念一个文化现象,甚至是为了获得财富。它们大多是3A或4A级景区,极少数能成为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比的话,仅有正屋三间、占地不过半亩的姬氏民居能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禁令人诧异。


  论材料,它只是当地普通的砂石青石砖木;论技艺,也只是北方多见的抬梁式结构,并不精细;论工匠,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只是邻村冯大冯二的拙作;论人文,主人仅留下了姓氏,默默无闻不见于史籍,但它入选的理由很简单:它几乎原样地站立了700多年。



  人类在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就为解决住房问题苦苦追寻。从“有巢氏”开始构建巢穴,到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祈求,再到新中国成立为贫苦农民分地分房,“安居梦”一直是无数家庭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受限于材料、技艺以及社会环境,也难逃“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命运,皇家建筑可以举全国之力重建修缮,豪门大户能耗巨资翻修改建,佛寺道观自有信徒修士布施维护,它们往往能长期存在,那些民居就没有这样好的机遇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如同尘埃草芥一般,很容易便在水火灾害、地震兵燹中损毁消失。


  站在陈区镇中庄村姬氏民居面前,你不由得产生一种复杂的想法:同一时期的南北民居何止数十万座,它是怎么站立到现在的?也许,建筑正似“演化论”中的生物,被建造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是同样的,甚至基础好于姬氏民居的民居多得很,但却面临不一样的主观、客观地环境,有的自然损坏了,有的毁于水淹火烧了,也有的被意外发迹的后代翻修了……七百年中无法意料的境况太多了。但毕竟是它成为了孤例,我们还必须考虑它内心的坚守。


  姬氏民居建在一个高42厘米的砂石台基上,平面呈长方形。建筑构架为抬梁式,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柱子为砂石凿成,柱头使四铺作斗栱,无补间铺作。屋门开于明间,即正中心,但后退了一廊,与内柱成一线。两次间与檐柱齐,各开有大窗户一个。屋顶举折平缓,没有五脊六兽,仅使用一条陶质捏花正脊。整个建筑留给人的印象是:严整简洁、古朴稳重。幸好门墩石为它留下了出生证明。门墩石为青石凿成,露明部分饰有线刻缠枝花卉与如意花边,这是高平石匠至今还常用的装饰花纹。左边门墩上竖刻着两列23个1.5厘米见方的小字:“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仲□□□姬宅置□石匠上党郡冯□□、冯□□”。



  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至元三十一年为公元1294年,这时元朝已经统一全国,北方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陈区镇煤铁矿藏丰富,唐宋以来便盛行开炉炼铁、锻制铁器,这里毗邻铁器交易重镇荫城,邻近南下河南的太行白陉,应该算是古代坐拥资源、面向要道的冶铸园区了。姬氏民居的主人也许是园区的一个小业主吧?挣了一些钱,开始营造家园。他家财不多,只能请来周边小有名气的工匠就地取材。


  砂岩耐潮,于是打凿平整做成了台基、凿成了柱子;山上已经没有了挺拔直立的大树,只能用村边的歪脖树做梁,费心处理好角度,弯梁反能像桥拱一样向两端传递重量;木柱就严实地包在墙里,既能承重也避免了日晒雨淋;陶质的正脊防风防雨防雹,为屋顶构筑了坚固的防线;门窗粗犷简约,雕花体现了主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略施雕刻也保证了门窗坚固耐用。在当时这应该是一所居于中等的民居,但它无疑凝聚了主人的愿望和工匠的智慧。


  没有人知道它这725年是怎么度过的,也没有人刻意去追问,但我却知道这其中的种种艰辛。在它建成不到三十年前后,它就遭遇了两场地震。据县志记载:大德七年(1303)八月丁亥夜半,地震如摇橹荡桨状,官舍民庐坏者无算。大德十一年(1307)四月庚戌自午及申地震,如舟将覆,三日乃止。地震中它肯定有过一丝慌乱,可是看到室内酣睡的主人,它立刻有了“庇护安全”的责任感,它靠着自己结实的砂石地基,靠梁柱的相互牵拉,硬挺着没有倒,毕竟它才三十年,还很年轻。而当嘉靖五年(1526)、万历十三年(1585)地震再度发生时,它已经无所畏惧。


  永乐十二年(1414)八月甲子,淫雨如注,平地水深三尺,沟浍皆盈,漂没田禾殆尽。这时它已经是百年民居了,陈区地势较高,再倚仗高近半米的石台,它又挺过了多次的暴雨倾盆,一次次让家人感受到了“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安全感,更加增进了对家的依赖。成化二十年(1484)岁大饥,民多疫死,生者至相食,民间十室九空。而这样的饥馑、疫病甚至匪乱每隔十来年就会发生,无论兴亡,民众总是苦不堪言。不知道它的主人是否也遭到了种种的威胁?也许它的家人生病故去了,好几次被土匪掠夺一空,一次次濒临绝望、痛哭失声,它还是默默地站在那里,它知道:一切总会好起来的,生活总要继续,那它就要继续为他们遮风挡雨、庇佑安全。



  万历十三年(1585)五月壬寅,冰雹如杵,自县郭及南乡二十里间禾黍一空几为赤地。从方位上看,它可能躲过了这一劫。万历四十八年(1620)五月廿三日酉刻,冰雹大者如杵如升,城内外房瓦俱碎,数年犹未补全。父老相传,从来之冰雹未有如此之惨也。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大风拔木、降大冰雹,有人被冰雹击毙。翠屏山二仙庙中铁香炉被风吹起与檐齐,盘旋数匝而下,碎之。不知道它是否还记得那些惊魂的时刻?


  幸好它陶质的正脊足够坚固,一次次挨过了冰雹的锤击。也许,它的主人及时为它补齐了板瓦,才免除了屋顶被雨淋导致墙倒屋塌的连锁反应。也有很多次,它觉得自己很累了,想躺下去休息,它太孤独了,想让那几只麻雀住下来,听听它们的呢喃细语。可是它又怕破坏了屋檐,怕房子里的人流离失所,一次次拒绝了麻雀的请求。它好像一个禅定的高僧,静静地待在那里,告诉人们什么才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725年,它经历的故事还有很多,它的年轮里写满了人世间的灾难与不可磨灭的对幸福的向往。直到它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住户终于搬了出去,房子空了,也许它真的完成了使命,可以休息了,可它依然站立着。它说:没有一座房子是自己倒下的,苦难更是不能忘却的,我还想见到更多的人,告诉他们我的故事,激励他们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2013年,国家对伫立700余年已经残损的姬氏民居进行了全面修缮保护,它像725年以前刚落成那样,再次崭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真正的梦想是颠扑不破的,经历风雨也终将迎来彩虹。姬氏民居,感谢你告诉了我这么多……


 
标签: 姬氏民居

本文标题: 抒怀姬氏民居——700余年历史的古建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08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