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3-26 10:59:05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现代社会,我们有无数高等学府,无数学子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由此完成自己的学业。古代有太学,在汉代确立为最高的教育机构,随后几千年不断发展,到元明清时期,国子监便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现代社会,我们有无数高等学府,无数学子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由此完成自己的学业。古代有太学,在汉代确立为最高的教育机构,随后几千年不断发展,到元明清时期,国子监便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北京国子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15号,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坐北朝南,按“左庙右学”之制,东邻北京孔庙,由三进院落组成,占地20000多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中国唯一一座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国子监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师为官。从祭酒到一般教学、管理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由吏部任免。二是采用分堂积分和拨历(指监生被派往政府各部门历事)的教学制度。国子监学生称为监生,以其出身身份分为官生和民生两大类。若以入学途径可分为荫监、举监、贡监、例监四类。监生在国子监分六堂肄业,通四书未通经者入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修业一年半以上文理通畅者,许升入修道、诚心二堂。又修业一年半以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入率性堂。生员入率性堂后,实行积分制,肄业后,可被派往政府部门实习或参加科举考试。


国子监装饰复原(图源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主要建筑结构


  主要建筑全部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和敬一亭。主体建筑周围有附属建筑围绕。


  集贤门


  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位于中轴线最南端,是进出国子监的主要出入口,是皇帝等统治阶级的专用通道,平时很少开启。大门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门外东西各建有砖砌的一封书式撇山影壁,其正面建有一字影壁。集贤门内有东、西井亭等建筑,组成第一进院落。院子东侧有持敬门,与北京孔庙相连,是专供监生到北京孔庙拜谒孔子的通道。院子的西面有退省门,是监生入堂学习和国子监内任职人员出入的便门。


  太学门


  太学门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大门,位于集贤门以北,面阔三间,坚额书“太学”,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还有一座御碑亭,内立“恭勒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记”碑。


太学门(图源《北京古建文化丛书:其他文物建筑》,仅用于学习交流)


  琉璃牌坊


  琉璃牌坊位于太学门内,形制为三间四柱七楼,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圜桥教泽”,背面额书“学海节观”,均为乾隆帝御笔。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坊内左右为黄琉璃瓦重檐碑亭,分列琉璃牌坊东北、西北角,各立石碑一块,东为乾隆帝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圆水工成碑记》汉文碑,西为满文碑。


  辟雍


  辟雍平面呈正方形,建在方形石基之上,石基方十一丈一尺(约合37米),殿为重檐四角攒尖顶,覆黄琉璃瓦,殿方五丈三尺(约合17.6米),面阔与进深均为三间,四面设门。四周建有围廊(副阶周匝),廊深六尺八寸(约合2.67米)。围廊外面池水环绕。水池直径十九丈二尺(约合64米),深一丈四尺(约合4.67米)。


  东西六堂


  东西六堂位于辟雍的东、西两侧,各有房33间。东侧从南到北有崇志堂、诚心堂和率性堂,西侧自南而北为广业堂、正义堂、修道堂,每堂各为11间。作用是专供监生学习的场所,建筑外廊较大,可供监生在廊下活动。每座堂的正中檐下部位都悬挂有各堂名称的华带匾。


  彝伦堂


  彝伦堂位于辟雍北侧,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九檁,后出抱厦,单檐悬山顶。堂前建有宽大的月台,又称灵台或者露台、平台等,是国子监召集监生列班点名之处。在月台的东南角设有日晷一部,是古代依据日形测定时辰的仪器,又称日表。西南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置有赵孟頫所书的《乐毅论》石刻。


  敬一亭


  敬一亭位于国子监中轴线的最后部分,是专藏皇帝对监生训喻之处。敬一亭前有一座门,为两柱灰筒瓦悬山顶双扇门,鸦乌墨彩画,单翘重昂七踩斗栱,正心六攒。四门簪、素面滚墩石。大小额枋之间横披间柱中心雕出“敬一之门”匾。门两侧各有“一”字影壁一座,门和影壁之间以一段卡墙连接。内有御制圣谕碑等7座。亭东为祭酒厢房,西为司业厢房,是国子监最高长官祭酒谕其副职司业的办公地。


敬一门和敬一亭(图源《北京古建文化丛书:其他文物建筑》,仅用于学习交流)


  十三经刻石


  十三经刻石亦称“乾隆石经”,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研究儒学的珍贵史料。清代蒋衡游历长安,见“开成石经”众手杂书,紊乱不堪,深以为憾,决心自书一部十三经,从雍正四年(1726年)至乾隆二年(1737年),历时12年完成这部63万字经文手书。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经考订蒋文并动工刻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碑刻成,立于太学。此刻石原放国子监六堂,1956年移至国子监与北京孔庙之间夹道内。


  国子监是科举制度的见证,科举始于隋唐,清末终结,科举制度在古代选拔人才来说,是相对公平的一个制度,科举制度造就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教的一体化,而国子监一系列制度设立是古代国家培养官僚人才的一种方式,其与科举制度一起相伴而生,这种模式制度不仅影响着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也产生深远影响。如今留存下来的北京国子监,得以让后人看到曾经最高学府的样子。


 
标签: 国子监

本文标题: 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22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