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有哪些特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5-26 10:33:02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技艺,包括古民居修缮、修复及潮式仿古建筑的建造。其制品涵盖潮汕传统民居、寺庙祠塔、园林景观等古建筑。该技艺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清末民初,传承发展已有千余年历史。它的传承谱系为民间群体性和家族式,由“师带徒”,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

  一.历史渊源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技艺,包括古民居修缮、修复及潮式仿古建筑的建造。其制品涵盖潮汕传统民居、寺庙祠塔、园林景观等古建筑。该技艺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清末民初,传承发展已有千余年历史。它的传承谱系为民间群体性和家族式,由“师带徒”,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


▲普宁城隍庙


  潮汕地域先秦时属百越之地。自唐宋以来,大批中原先民为避战乱而举族南迁入潮。他们带来了农业、手工业技艺和中原文化。南下的迁民为生存,多聚族而局,形成以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明清时期,随着潮汕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潮籍士子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衣锦还乡时,为光宗耀祖,大兴土木,营造府第,且攀比成风。至清末民初,不少潮籍华侨富商,将西洋的建筑技艺和建材带入故乡,营造出具有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的私家宅第。故民间有“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说法。


  2021年,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典型的“下山虎”潮汕厝格局


  二.主要特征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营造师根据潮汕的人文历史、民风习俗,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进行设计。通过泥瓦、石木、彩绘等工匠的构筑和工艺装饰,建造出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保留了古中原民居建筑形制和古越族遗风。其主要特征体现在民居的营造过程:


  1.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潮汕先民多为古中原历代移民后裔。源自魏晋时期黄河中下游区域的“风水学”,根深蒂固地刻烙在潮汕人的心里。故潮人创乡建寨,要择“风水宝地”,建宅造庙要“藏风聚气,得水为上”。营造师旭遵从“风水学”规则建造民居宅第,以实现“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


  2.中规中矩的建筑形制。潮人崇尚儒家“谦直、中和、稳重”的美德,并提箱在民居建筑“中轴对称,排列整齐、形态端严、深厚稳固”的建筑形制上,如“下山虎”、“四点金”建筑单元,以及“驷马拖车”“百鸟朝凤”等建筑群。


▲陈慈黉故居(驷马拖车)


  3.别具一格的民居山墙。民居的墙头(也称厝头)与垂带的装饰是潮汕民居的显著特点。墙头分金、木、水、火、土五种形式,称为“五行式”山墙。营造师须以宅主的“生辰五行”、按相生相克的法则来营造。


  4.外冷内热的装饰风格。潮汕民居的外墙大多由贝砂三合土夯筑,经长年日晒雨淋,更显斑驳凝重;而室内装饰则富丽堂皇。无论石木雕刻、嵌瓷、灰塑、彩绘都力求精美奢华。这种外表粗糙质朴、内饰热烈鲜艳的建筑风格,反映潮人“内敛”、“不露富”的心理特点。5.独特的屋架结构。潮汕民居的屋架采用传统的“三载五木瓜”结构,符合建筑力学,抗震能力强,适合表面彩绘装饰。


  三.技艺特点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多格局、重装饰。不管是民居、祠堂,还是庙宇、亭塔,潮汕古建筑精雕细琢的装饰,均衡对称的布局以及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等鲜明特点都集中体现了潮汕先民精明细致、崇古尊儒、重商务实的文化性格。二是装饰材料和制作技艺的多样性。在建筑布局、规模和选材用料上尤为讲究,在装饰上大量运用木雕、石雕、嵌瓷、灰塑和彩绘等多种技艺,其中尤以独有的镂空雕和金漆工艺最为精美,兼具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三是极强的自然适应性和务实性。由于潮汕地区气候潮湿,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出于防潮、防风、防雨、防蛀等目的,贝灰、海石、麻石、樟木和瓷片等材料被广泛运用在民居、祠堂等各类建筑中,极大地适应多风雨侵蚀的气候特点。这些因地制宜的材料运用和灵活应对的技术手法反映出潮汕古建筑极强的自然适应性,而且这些营造技艺通常集多重目的于一体,广泛而典型地体现了潮汕古建筑所强调的实用性,反映了潮汕先民的营造技艺和智慧。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之一嵌瓷


  四.重要价值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的重要价值体现在4个方面:


  1.历史价值:潮汕古民居是古代中原文化在与当地古越族文化交融中,汲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建筑特点,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民间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趋向,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人文景观。技艺从唐宋时期的兴起,明清时期的发展,到清末民初的鼎盛,其发展的脉络,对研究潮汕人文历史有重要的实物例证作用。


  2.科学价值:该技艺在实施过程中,营造师会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特点,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技艺。其科学价值体现为:


  (1)采用石木柱梁构架和榫铆联接方法,使民居建筑具有抗风灾、防地震、耐潮湿的效果。


  (2)采用“三载五木瓜”的木结构建造屋架,具有抗震承重的功能,符合建筑力学的原理,且坚固美观实用。


  (3)屋顶上盖上两三层瓦片。瓦片的排列密度,上层为“盖七漏三”下层为“盖三漏七”,使屋顶具有防雨漏、通风耐热的功能。


  (4)户外装饰多用嵌瓷和石雕构件,具有经久不变形态,保持色泽鲜艳的艺术效果;与人体接触的室内装饰,多用金木漆雕、泥塑和水性颜料,符合环保标准。


  3.艺术价值:该技艺采用的石雕、金漆木雕和嵌瓷三项潮汕民间传统技艺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其精细的手工技法,生动的艺术造型和古艳绚丽的效果,体现出潮汕本土建筑工匠精湛的手工技艺。其彩绘技艺在保留传统彩绘风格特色的同时,常常接受时尚流行的装饰风气,艺术价值显著。


  4.“海丝”文化的传播价值:自宋元开始,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潮人的足迹已向海外发展,至近代已达高潮。他们艰苦创业,立下根基之后,移植了潮汕“根”的文化,也使潮汕民居营造技艺传至海外。潮汕古建筑作为潮商寄托乡情的重要载体,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潮汕的文化符号和海外潮人的乡愁记忆。


 
标签: 潮汕古建筑

本文标题: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有哪些特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35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