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口民宅——跨越朝代的徽派民居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6-03 14:05:51  来源:安徽文旅
核心提示:潜口,位于皖南盆地的徽州区,这里四季分明,风景优美,素有“黄山南大门”“沪杭后花园”的美誉。它是旅游胜地,也是非遗传承的集中展示地和徽商的重要聚居地。

  潜口,位于皖南盆地的徽州区,这里四季分明,风景优美,素有“黄山南大门”“沪杭后花园”的美誉。它是旅游胜地,也是非遗传承的集中展示地和徽商的重要聚居地。


  在徽州区潜口村的紫霞峰下,坐落着一座集明代徽派民间建筑于一体的山庄,它便是潜口民宅,也称作“紫霞山庄”。据说,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此地,陶渊明,名潜,后人为纪念他,便将村庄改名为潜口。



  潜口民宅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山麓,地处宁、赣、沪、杭进入黄山之要道,由明园和清园两部分组成,分别于1990年、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潜口民宅汇集了明清两代徽州最具代表性的徽州民宅,既有富丽豪华的宏楼绮院,也有幽静典雅的凉亭草舍。既有雕饰精美,能体现徽雕技艺的“方文泰宅”,亦有现存最早的明代砖本结构建筑“司谏第”,还有保留了元代营造手法的“吴建华宅”。可以说潜口民宅是徽州明清时期古民居的一个缩影,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著名古建筑专家单士元先生曾叹之曰:“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


  潜口民宅的每幢建筑之间都保持一定距离,中间铺筑石板路,房前屋后铺有石板,周围点缀以花卉、树木。它以馆藏实物展示,民间工艺展示,民俗表演展示为主体,活化了明清徽州社会的生活图景,重现了明代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



  显赫的官宅与朴素的民宅以及奢华的富商寓居融合在同一片家园,揭示了古徽州上层建筑中“官、贾、儒”三位一体的社会品格。坚固封闭的墙垣内幢幢精美豪宅,集中体现了徽州传统的人居理念。建筑“三雕”的广泛应用,室内书画、牌匾、楹联的大量陈设等,都是徽州文化紧密糅合在建筑中的突出体现。


  潜口山庄从建筑类型看,有祠堂、宅第,也有小桥、路亭、牌坊。从时间跨度上看,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清中晚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装修大、小木作的基地,它也被誉为“我国明清民间艺术的活专著”。



  国家与当地政府“原拆原建、整旧如旧”,重现了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风貌。将原散落于民间且不宜就地保护的明清建筑进行集中保护,荟萃了明清时期最具经典的民居、祠堂、牌坊、戏台、古亭、拱桥等24处古建筑,形成了今天具有明清风格的山庄,也开创了皖南徽州古建筑“易地搬迁、集中保护”的“潜口模式”,是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学的珍贵实例。徽州区文物局研究员王洪明介绍道:


  1984年起,当地政府将原散建于徽州各地的十余座岌岌可危的明代建筑拆迁复原、集中于此。进行精心布局,依山就势,打造了景色清幽,错落有致的潜口民宅。潜口民宅明代保护主体工程于1990年全部完工。清代民居集中保护工程始于1998年,竣工于2006年。共拆迁修复了11幢清代典型民居,并向社会开放,接待游客,从而扩大了潜口民宅的规模,丰富了民宅的内容,提高了知名度。


  拆迁复原、集中保护的“潜口模式”,是保护古建筑的一项有效措施。这种集中保护的办法,既利于保护管理,又便于考察研究和旅游资源开发,更好地发挥了文物的作用,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徽州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和建筑历史,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这是古建筑文物保护的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尝试。



  这些濒临倒塌的明代民居,经过拆迁修缮,集中保护,使房屋的原来结构得到了加固,改善了通风、排水等条件,同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白蚁和安全防火措施,加强了管理、使其寿命再延续,长期保存。


  徽州民居受到徽州文化传统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和谐组合,构成了徽派建筑的基调。


  1988年潜口民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2008年3月对外免费开放,2009年4月获省文化厅授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综合传承展示)称号,2014年11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山间寂静,古木参天,掩藏在蔓蔓青竹间的古建筑遗世独立。耸立的山墙,门罩雕刻精美,走近古宅还可闻出古朴醇香的韵味。不妨在您闲暇之余来感受一下这座跨越了两个朝代的徽派民居,体会一番徽州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本文标题: 潜口民宅——跨越朝代的徽派民居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38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