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古建知识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7-11 10:03:46  来源:建筑与园林艺术
核心提示: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古建方面的专业基础问答知识,希望可以用的上。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古建方面的专业基础问答知识,希望可以用的上。

  问1.什么是古代建筑?

  答

  人类经过长期摸索,逐步学会了盖房子。在原始社会,当时的人不会造房屋,居住在树上,在树杈上做小屋以避风雨,久而久之,上下不便,又不可能扩大空间,也不能分居,于是从树上搬下来,寻找自然山洞。例如周口店人、曲江人、马坝人等等,他们的住所都是山洞,也就是今天常见的大岩洞。可以想到,在岩洞里居住,空间那么大,地势不平,又没有隔墙,阴冷而且潮湿,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人们在那种情况下,是难以忍受的。于是,从山洞里走出来寻找安适居处,又挖穴而居。穴居生活上下不便,没有阳光,甚至想要通风也是困难的。

  华夏祖先穴居时间甚久,不论什么文化期,各式穴居都是极不舒服的。中国大陆住在东北的人们穴居延至很久,到南北朝时期,吉林、辽宁一些少数民族仍住穴居。当地还有一种房屋,名曰“地窨子”,这便是穴居的继续,不过是多少有一些变化而已。后来,我们的祖先从穴居逐步升至地面,成为半穴居。直到想出了办法将房屋造在了地面上,这样,才可以采光、通风,达到了人们应有的要求。

  古代建筑,就是历史上的建筑。中国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那个时代也有许多建筑,但都是利用当时仅有的建筑材料,如土材、木材、砖石等等,运用这样的材料来做房屋,当然只能产生留到今天的那样房屋,如民居、皇宫、庙宇、寺院、祠堂……等等,就是中国古代建筑。

  问2、中国新石器时代建筑是什么样?

  答

  在陕西武功曾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两座房屋。分析它们的做法和式样,可以说明当时房屋建筑的有关问题。

1.webp

  瓦顶陶仓:下部做出简明的台基,使房屋增强稳定性,屋身做成圆形,壁面开圆窗,屋顶也做成圆形檐子向外伸出成为挑檐式,屋顶坡度陡直,屋面上做出筒瓦的象征。因为是仓房,所以在屋顶上开窗子,如同今天的天窗。通过这件陶制模型说明台基、圆窗、天窗、挑檐、瓦顶这五项做法和式样,在当时已开始运用了。

  草顶陶仓:屋身外墙墙体向外倾斜,屋檐和墙身结合在一起,做成防火檐,屋顶为圆形钻尖顶,坡度陡直,屋面苫草,为草屋顶,窗子开在檐部。通过这件铁陶制模型图,说明当时建筑已有向外倾墙面,以防雨水。防火檐,草屋顶,开口向上,这些建筑做法在当时都已经形成了。

  问3、龙山文化时期的建筑是什么样?

  答

  龙山文化分布很广,它的特征是有精美的黑陶。其中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建筑遗存,是沿黄河而上进行分布的。时代相当于4000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

2.webp

  龙山文化穴居特点:平面圆形,半地下式屋,屋内地面用火烧烤后涂抹一层白灰面。在陕西周原地区发现的半穴居,平面正圆形,直径4.4米,屋内有火灶,向下挖入,上部开口以备上下的出入。屋高1.8米,与仰韶时期比较体量很小,这和小家庭的需要是一致的。

  同类型的房屋发现共计十几个,从南到北顺序排列。其中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上部开口处距离地面1米左右。此次发现主要是在龙山文化房子中心区,在修建铁路开辟道槽时露出来的,切开剖面十分整齐清晰。将那些穴居的房屋从中暴露出来成为明显的横剖面,这样,看到的穴居房屋特别清楚。

  问4、中国大陆的土台是什么建筑?

  答

  “大土堆”,是我国古代建筑遗迹。它起源很早,从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台建筑甚多,这种建筑类型一直到明、清均有所见,历史甚久。它不仅用于宫苑中,而且在寺院等建筑中尤为多见。这一点,过去在建筑史研究中从不被人们所注意。这些都是高台建筑之土台。

  高台建筑利用天然的土台或人工夯土的土台,在其上建造宫殿和楼阁。最高的土台有20米,一般都在5米到15米。台上的平面面积一般都在90—260平方米左右。

  建筑高台能使人感到庄严、尊贵,既可登高远望、眼界开阔,同时也利于建筑本身的防潮湿和通风。高台的做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天然高台,一种是人工夯土高台,有的则在山坡处利用山半腰中突出的台地,也有的是在山顶上建设庙宇。人工夯土高台,多用于庙宇和宫殿的内部,或者用于城市建筑。建造独立的高台,台的四周多用砖墙砌到台顶,以使高台整齐。一组建筑中,或者一个城市里的高台建筑大都是重要的建筑物,可使整个建筑群有高有低、此起彼伏,有一种错落有致、波澜壮阔的变化。

  当时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所以多用土来做高台。我国古代高台建筑数量很多,遍及全国。不过,遗留至今的高台虽然很多,但台顶上的建筑大多数已经塌毁。

3.webp

  问5、中国修筑城池为什么要采用方形?

  答

  中国古代城市大都是方形的,以正方形为主,兼之有长方形,或不等边形。无论怎样,城市的取形基本上、原则上都是以方形为主。为什么做方形的,这与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人认为中国居中,不偏不正,任何情况下都要居中。所以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总结,把城市做成正方形,旁三门四面城墙每面都是三个城门,三条道路通过城门,东西南北都是这样,四周有一条护城河包围全城。这是西周时代规定的制度。后来流传下来,不愿意违反先人的定制,世代相传。在人们的心目中,中国若是建设城镇,必然采取这个方式。上至首都、皇城,下至州城、府城、县城、镇城等等没有不遵照这个制度的,年代久了又成习惯,所以如要建设城池,必然建成这种形式的。因为中国是封建社会,长期遵循宗法制度,逐步成为规章。而在沿海沿河、军事用地等建城池,一般都是根据这个地方具体情况为原则,但多少都有所体现。有些城池,则因为地形的变化而都有所变化。

4.webp

  中国有一部书叫《周礼·考工记》,它有一部分内容记载了关于城市建设规定的标准。它是我国最早的历史上对建筑的记载。其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从周代起严格按照这个制度来建造城池,其中有一幅图,名曰王城图,成为历史建城的蓝本。

  问6、中国古代哪一座城最有代表性,从规划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风格?

  答

  中国古代城市首推河南郑州商城,目前城墙基本存在,尚可看出原来面貌,还有秦始皇的咸阳城、北魏洛阳城。要按规划来看,主要是以唐代长安城为代表,因为它是有规划的,按规划进行施工,其中大致分布是这样:市场商店集中在一起,一是东市,一是西市;在北部,中央大街笔直向南,左右各有对称式大街,南北与东西各十数条街道。全城构成108坊,为里坊制度,每一里坊里面有井字街,大街上都是佛寺、衙门等公共建筑,其余里坊的内部实行夜禁制度,到晚8时左右则坊门关闭,不能随便出入。这是封建社会大帝国按规划建筑的最完整的国都城,不过这是历史上的事了。在距今1000多年时间里,全城已逐渐毁掉,仅仅留下两座砖塔,一是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二是荐福寺小雁塔,其余全没有了。根据流传与发掘以对照,绘出一张当时的平面图,若从城市规划的代表来看,要数这座唐城了。它表现出了中国的传统风格,又代表了当时封建社会强大的气势!除此而外,在新疆吐鲁番有交河故城,也保存完好。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都城遗址宫殿基址群(局部)

  问7、中国古代城市里主要有哪些建筑?

  答

  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最主要的是民居。此外,有公共建筑,如城隍庙、关帝庙、泰山庙、孔庙、土地庙以及观音寺等等;还有钟楼、鼓楼、戏楼、佛寺、塔、牌坊、皇宫、社稷坛、园林等等。往往一个城市里,除了大的公共建筑、衙门、寺院、庙宇等外,几乎没有什么空地了。居民随便在小巷子里居住,也就是在零散的地方居住。例如唐代长安城中,居民住在坊里之空余地带,也就是说在零散地方居住。北京前身元代大都城的居民往往在城中,大街胡同之外还有一些小巷子,如“墙缝”之类。北京城里的一些穷人也居住在城根,砌筑小房子,在破庙,或在空场的附近居住。从目前北京旧城的情况看,它体现出一种“大街小巷”的规划方式,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从这一点便可知道古代城市里的居民住宅住户的一些状况。所谓“规划”,主要是大片轮廓性的规划,对统治阶级宫殿、庙宇、佛寺大的建筑进行规划,对民宅基本上仅仅划块空地,划定居住范围而已。

  在中国古代城市里除以上情况,那些主要的、重要的位置都由统治阶级的房屋所占。至于一般居民住房则不能占据主要的位置,特别是穷人都在城边与城角建造小型房屋。

5.webp

汉长安城遗址图

  问8、中国古代城墙是怎样建造的?

  答

  中国古代城墙是用土做的,用夯土打实、夯实筑成的,用当地黄土或黑土,用夯打得紧固,一层一层地打,每层打到十五厘米的厚度。为了把城墙做得坚固耐久,就把城墙的墙面不做成直线的,而是上部墙面向内收起成为“侧脚”。城墙的厚度,下部为四米,上部为三点五米,高度大约七至十米不甚相同。到了明代,国势发达,经济繁荣,所以有能力烧砖,对各地城墙外皮进行包砖,成为砖城墙。

  用土修筑的城墙坚固耐久,防御性很强。夯土筑城的城门与角楼处,将城墙宽度放宽,与城墙同样做法,乃在下部做一个夯洞(筒券),上部继续夯土,墙的顶上用砖平铺,然后立柱,修建一层房屋,这就作为城楼了。城楼是一个标志,从远处便知城之位置。同时,它也是一种防御性设施,可以窥视敌人,也可以射箭或打枪,里面有洞眼。

  城墙墙体宽大,而且有七至八米的高度,所以用土的量是相当大的。砖城墙也就是在夯土城墙的两面包上一层大砖,即城砖。城砖比房屋用的砖块尺度宽长,城砖用白灰浆砌筑。凡是砖砌的城墙,其表皮用砖,基座都用石条砌筑,石条高度不甚相等,有的地方一米,有的地方两米,在石条的顶部再砌砖墙墙体,砌到一定高度时再做垛口、枪眼。

  古代城墙及城门洞口的式样,现在到北京或到其它地方看到的城门,基本上全部都是券门洞。券门洞即是半圆形的门洞。这个式样的券洞发明很早,一般用于房屋与墓葬,到元代开始才大量用于城门上。早期的城门洞口都做方形的或者做圭角形,其来源是由于建楼用木梁来支承,在砖墙上用圆木成排地平铺基础之上,在圆木上往上砌砖,上部再建城楼,这是砖土结合的方式。在这样构造的情况下,挑木即梁与砖打接之处易于腐烂,所以在梁的端部贴城墙洞口是一排木柱,木柱柱头再支承顺梁,梁面贴于排梁之底面,这就加固了其承压力。唐宋时期这种做法十分普遍,到了元朝,砌砖技术更进一步发展,所以城门洞口的木梁、排梁全部取消,改为用砖砌拱的办法,由墙体一直与拱砖门洞口上的顶砖全部连成一体,这样既坚固又耐久,非常稳定。所以券门建造较普遍并流传开来。

  城墙并非一条直线,有的相互错开,有的不直通。虽然用砖砌出,也同样砌出弧形。在城墙墙体之侧面还砌出马面。每隔二十几米之处,特别是防御性强的部位,才建设马面。马面是宋代名词,就是在墙体的外楼建一个方垛,大约五乘八米左右,从外表看与城墙相同,这是为防御敌人攻城,保卫城池的一项设施。

  在城墙的里边还建有马道,这是为人们登上城墙之用的。在军事战略上还有一种是战马城。城墙只修外面,与其它城一样,但在城里边不做墙面而是做斜的土坡。这样做,一方面为了节省城砖,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战争时,人们可从城内四面八方登上城头,不用局部的马道。这种方法,战力、防御性更强。

  图①:四川夯土墙板;图②:关中地区椽打墙墙架图;图③:西藏夯土墙墙架及工具。

6.webp
板筑工具示意图
 
标签: 古代建筑

本文标题: 你所不知道的古建知识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41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