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刹仅剩一龟一井 文物部门:会把文物看好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9-11 11:38:49  来源:扬子晚报
核心提示:华严,出自《华严经》及华严宗,是汉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京雨花台区小行、宁芜铁路线东侧曾有一座华严禅寺,如今建筑早已不存,只剩下明代的龟趺、古井、须弥座等。最近附近的村庄已完成拆迁,现存文物的命运也引起文物爱好者的关注。
  华严,出自《华严经》及华严宗,是汉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京雨花台区小行、宁芜铁路线东侧曾有一座华严禅寺,如今建筑早已不存,只剩下明代的龟趺、古井、须弥座等。最近附近的村庄已完成拆迁,现存文物的命运也引起文物爱好者的关注。


  拆迁后文物如何保护?市民发问文物局

  最近网友“学院”在“南京网络问政”上发帖,向南京市文广新局提问关于华严寺旧址的保护问题。由于华严寺所在地块原先是村庄,正在进行搬迁,“等挖土机开挖建筑垃圾时,一定会被毁掉,太可惜了。”网友“学院”留言说。

  9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华严禅寺所在的雨花台区华严村。目前这个地名已不存在,几经周折,通过询问附近上年纪的居民才找到了进村的小路。在一处平房拆迁留下的废墟中,露出一座巨大的龟趺,其龟身部分已被建筑废料和杂草掩盖,只剩下头部还能从半人高的杂草丛中露出来。记者注意到,龟身上的花纹还隐约可见,背上留有一个驮石碑的凹槽,而距离龟趺仅三四米还有一口古井,井圈内侧清晰的井绳辙印是饱经岁月的证明。


  建寺缘起南朝,抗战中张灵甫曾在此受伤

  华严寺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南朝佛寺志》之中,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南京出版社《雨花遗珍》记载,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南京城南的碧峰禅寺的住持佛妙为了恢复南朝的华严寺,在旧址上重建塔院,并奏请明成祖朱棣赐额“华严寺”,重建后的华严寺占地20亩,山门、金刚殿、观音殿、天王殿、伽蓝殿、大雄宝殿五和僧院……甚至还有石塔一座,规模颇大,但到了明朝末年,华严寺又日渐破败。《金陵梵刹志》记其“殿宇多颓,寺僧俱以栽花植果而为佛事”。

  在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中,久攻中华门防线不下的日寇,企图迂回防线侧翼的华严寺,时任第74军第305团上校团长的张灵甫曾率部死守华严寺一带,利用当时已经年久失修、残垣断壁的寺庙建筑为掩护,与日寇血战一昼夜。在华严寺一战,团长张灵甫、时任营长的于清祥都受了伤。

  文物部门:请市民放心,一定把文物看好

  对于网友“学院”的提问,南京市文广新局的网络发言人回复说:华严寺遗址为雨花台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寺庙遗址的构件为该处文物的组成部分……街道已经结合周边改造项目,正在编制保护方案。

  雨花台区文化局局长朱向东介绍说,除了记者在现场发现的龟趺、古井,现场还有一座石刻的须弥座,都是明代华严禅寺的遗物。“早年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残段碑刻等,被当时的村民用作门槛,已经回收到西善桥的老城南博物馆。”朱向东告诉记者,目前华严村地块已经拆迁完毕,地块定位为二类居住和研发用地,但还没有招拍挂。“按照文物法,地块出让后要进行文物勘探,再具体制定保护方案。”而对于拆迁后、开发前的“空窗期”,朱向东介绍,日常已经由街道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巡查,“请市民放心,一定会把文物看好。”

 
标签: 文物

本文标题: 明代古刹仅剩一龟一井 文物部门:会把文物看好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22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