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中华文明从哪里来?通过考古我们寻找答案(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06 15:32:31  来源: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核心提示:刚才提到了良渚文化,它在我国的太湖流域,这个区域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发达的原始社会为城市建设打下基础

  刚才提到了良渚文化,它在我国的太湖流域,这个区域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上面的纹饰主题是神人兽面纹。把人和动物抽象为一体,把精美的玉器作为随葬品,表现出这个族群对原始人类和对原始神的崇拜。良渚出土的玉钺也有很高的价值。权杖上端那个斧头一样的东西叫“钺”,它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只有这个族的首领或者是族长才能使用或者掌握它。

  良渚遗址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非常发达。山边有一个拦水坝,还有城墙,所以良渚遗址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原始社会。而且,这个王国里的人有详细的分工,有制陶的人,有种田的人,还有住在高大宫殿里的人群,总之,当时的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

  良渚社会开始进入文明社会,重要标志就是在它的城里和郊区都发现了大面积的稻田。我们今天吃的大米是中国一项重要的发明,从目前的科学分析来看,大概在8000年前左右,我们中国人就开始驯化和培植稻谷。

  在良渚遗址里,发现了一个人走在田野里的脚印,还发现了水稻田的田埂遗迹。考古工作者把几千年留下来的淤泥清掉,这个田埂就完整地呈现出来了。


  同样,在我国的陕西榆林地区,最近发现了一个山城。它有与良渚、凌家滩和红山一样的玉器,也就说明它的文明程度和他们是相同的,而且它有非常坚固的城墙。因为这个区域处于农牧交错地带,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的频繁战争,迫使这里的先民把城墙修得非常坚固高大,基本的防御性瓮城和城市的城墙马面这种设计已经出现了,这为后来的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

  “我们这里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国”

  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年代最接近的,是尧舜禹时代的尧都。

  最近,陶寺遗址经过科学的论证,多数学者认为,陶寺遗址有可能就是我们传说中尧帝的都城。它其中发现了一个陶器,上边有文字,这个文字就是“文化”的“文”。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玉器。陶寺遗址中还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观象系统,可以用它来记录古代的四季,比如春分、夏至,用它来观测计时。

  陶寺遗址是去年全国十大考古重要发现之一。用陶寺遗址当地考古队领队的话说,“我们这里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国”。但是陶寺遗址的位置还是偏北了一些,是在山西中部的襄汾县。更靠近黄河的,还有一个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距今约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二里头遗址代表着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城市和文明,因为它有明显的大型宫殿群,有十字街。中国城市建设中十字街的这种布局,是从二里头开始的。二里头出土了大量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绿松石等文物,发现了铸铜作坊遗址,还有宫廷礼志等元素。

  这些说明了二里头时期,文明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所以,也有人说,二里头遗址就是我们最早的中国。那个时期我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当时文明发达的一个标志。

  从二里头一直到建立秦始皇帝国,中国最后形成了今天的版图和基本的文化内涵。

  总之,西坡遗址、陶寺遗址、王城岗遗址、新砦遗址、二里头遗址,中岳庙、嵩岳寺塔、观星台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等遗址,都是我们中华文明中的一部分。

  之前说的四川三星堆文明,有人说那是天外来客,是外星人创造的,因为它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很相像。目前它的来源我们正在研究,确实,它有很多的因素与中原和西边少数民族文化有联系,但是我们也把它放入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

  “中国”这两个文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另外,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一件织锦上,也明确地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么一句吉祥语。

  从最早的中国走来,我们正在走向更强大的未来。
 

本文标题: 杨林:中华文明从哪里来?通过考古我们寻找答案(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78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