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一曲“高山流水”,觅得知音来!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9-25 10:21:41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古建中国
核心提示:这世间有一种懂得,叫流水知音,有一种了解,叫知己知彼。一种友情,浅遇深藏,一种对望,静守碎念。今天我们要来讲的成语典故是——高山流水。

  这世间有一种懂得,叫流水知音,有一种了解,叫知己知彼。一种友情,浅遇深藏,一种对望,静守碎念。今天我们要来讲的成语典故是——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成语“高山流水”可以用在两个地方,一是比喻知音或者知己,二是比喻乐曲高妙。


  它出自先秦时期的著作《列子·汤问》,隐藏着伯牙与钟子期的一段千古佳话。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年轻的时的他,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高山流水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高山流水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分别约定,来年中秋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高山流水伯牙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


  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


  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在伯牙看来,没有了知音,自己弹琴也没什么意思了。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一琴台,以表纪念。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据记载,伯牙台建于北宋,清代重修,后破败,解放后修复。碑廊门额上有“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书法家手笔。


  历经风雨的伯牙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是武汉的著名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其一。


高山流水


  殿堂里金碧辉煌,殿堂前是相传为伯牙抚琴的汉白玉筑成的琴台。稍远处驻足默立时,湖光山色,浓荫繁花中,可以看到碑廊门额上的那四个字:高山流水。它成了一个召唤,永远回响在世人的耳边!


  高山流水的故事,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其中也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


高山流水


  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


  “高山流水”,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本文标题: 【成语典故】一曲“高山流水”,觅得知音来!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95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