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古建的不二首选:《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2-02 08:33:34
核心提示:故宫博物院已故老院长、中国营造学社老社员单士元先生称它是“从事祖国古建维修保护工作者必读之书”,海外华人建筑师认为它是“近代对中国古建筑最有分量的书”。

  有这样一本图书,写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近30年,自面世后,年年重印、年年售罄,始终供不应求,随着时间推移,历久弥新。


  或许您以为这是一本深受大众读者欢迎的文学读物,其实不然,它是一本专业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的技术学术类图书。


  故宫博物院已故老院长、中国营造学社老社员单士元先生称它是“从事祖国古建维修保护工作者必读之书”,海外华人建筑师认为它是“近代对中国古建筑最有分量的书”。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业内一位权威人士说:“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宫殿、坛庙、陵寝、寺庙、园林、民居等古代建筑,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而用于保护、修建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技术,就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这些工艺技术以专业技术书籍的形式撰写出来,流传下去,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这些作者是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非遗传承人。图书的作用,远远大于工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现在时代不同了,从事古建筑施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具有初、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完全有能力将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整理出来,编写成书。我国地大物博,各个不同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如果各地从事本地区古建筑保护、修建的匠师都有人把所掌握的传统建筑技艺、特点写成专著,流传后世,那今天将是我国数千年建筑技术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


  这本国内古建筑教学、研究、保护、设计、施工、管理人员几乎人手一册,日本、韩国等东亚文化圈的同业学者和专家熟知的图书就是——《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著科学出版社第一版1991年出版,第二版2003年出版)。


  在数字产品盛行的时代,这本木作营造技术的专业纸本图书以年销售3000余册累计销售数万册的成绩笑傲市场,可以说是令人咋舌地受到读者欢迎了。


古代建筑


  这本书如此受欢迎,有几个“离不开”。首先离不开其开创性。这本书把始终在工匠师徒间口传心授、广大群众认为神奇莫测的中国古建筑工艺技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现代图说形式表达出来,见于经传。它是祖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传承方式的一次革命,是使这门古老技艺永绪流传的重要保证。


  这本书如此受欢迎,“离不开”其实践性。作者马炳坚先生将老匠师们口传心授的技艺和他本人多年从事古建筑修建实践的经验、体会加以总结提炼,图书条理清晰、内容系统,与理论结合密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志于从事传统建筑行业的读者,认真学习、领会图书内容,勤加实践,就可掌握古建筑修建的技术本质。


  这本书如此受欢迎,“离不开”其实用性。这是一本用途十分广泛的专业图书,从事传统建筑行业的方方面面的人员:研究、教学、设计、施工、管理、编制规程规范或质量标准、甚至于生产古建筑传统材料或新材料,都能从中学到知识,掌握规范,受到教益。


古代建筑


  这本书如此受欢迎,“离不开”其严谨性。作者马炳坚先生治学严谨,表述缜密,每段文字、每个论述、每张图说都经过严格的实践检验,书中不存在道听途说、不加分辨、照抄照搬的内容,因此,可以按照本书去教学,可以按照本书去设计,可以按照本书去施工,可以按照本书去编写规范。您可开发想象,将其作用充分发挥。


  这本书如此受欢迎,“离不开”其可读性。本书是古建筑技术工人的良师益友,具有初高中知识水平的人就能读懂学会书中内容,并结合工作去付诸实践,不费力气;本书也是高校本科学生乃至研究生的重要专业书籍,他们在学习研究古建筑史学和理论的同时,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实践知识的印证。


  正因如此,本书出版不久就传播到港台地区,日、韩诸国,还远销到欧美国家。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这正是中国人从内心喜爱中国传统建筑的原因,也是以《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为代表的一批古建筑专业技术学术专著大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本文标题: 学习中国古建的不二首选:《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32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