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琵琶歌——历史文化之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2-21 11:31:55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秦半两
核心提示:侗族琵琶歌分布于侗族南部方言地区,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

  侗族琵琶歌分布于侗族南部方言地区,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古规古理、生产经验、婚恋情爱、风尚习俗、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


侗族琵琶歌


  历史来源:


  多年以前,侗族人民本没有"侗歌",也没有侗族琵琶。一天,七仙女下凡到侗乡的一条清澈明亮的河里洗澡。她们看到侗家人个个都很朴实、善良勤劳,但不会唱歌,既爱慕,又同情。她们回宫后,就把这事跟玉帝说了。玉帝也深表同情,当即下令叫第七个仙女下凡,把仙歌撒到侗乡江河。这年盛夏的一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


  侗族小伙子阿宝感到很闷热,就到离侗寨不远的河里洗澡。当他洗完澡上岸正准备穿衣服时,河里掀起了巨浪,浪涛翻腾多时才平静下来,只见河中心飘浮上来一条大鲤鱼,游了几下就不动了。阿宝赶忙纵身跃入河中,把这条很大的鲤鱼慢慢地拖到岸边。这时,寨上有七八个小伙子向河边走来,看到阿宝在岸边正吃力地拖着一条大鱼,就去帮忙。他们用两根大木杠把这条大鲤鱼抬回家。晚上,阿宝做了个美梦:天上的神仙对他说,这条大鲤鱼的蛋全是歌。次日清晨,阿宝把梦中的事告诉几个伙伴。大伙儿商量,决定破开鱼肚取出"鱼蛋歌",挑到各村寨去送人。他们挑着鱼蛋上路,半路上遇到了俏丽"鸭梅"(侗语,即两个漂亮的姑娘),一个叫索样;一个叫索鸯。


侗族琵琶歌


  他们就把这些鱼蛋歌交给她俩,请她俩把"鱼蛋歌"分给各地侗族乡亲。索样和索鸯不知道怎知用嗓子唱出好听的歌。一位过路的老人说:"天上闹热得很,各种好听的歌调子都有,到那里去要吧。"于是,索样和索鸯就跟随老人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要曲子。她俩腾云驾雾来到天上对玉皇大帝说:"玉帝大人,我们人间有很多很多的歌,但不晓得怎么用调子,也不晓得哪样曲子才好听,请您老送几种给我们吧!"玉皇大帝笑着说:"两个小妹妹为这事而来,实在是可喜可贺。我这里各种好听的歌曲乐曲都有,如你们喜欢欢快明亮的就要芦笙曲;喜欢温柔婉转的,那就要歌曲和琵琶曲。"


  就这样,她俩要来了芦笙、琵琶和许多曲子,从天上边弹边唱下到人间。侗乡的人们听到一阵阵优美动听的芦笙和婉转抒情的歌声,以及伴随着叮叮咚咚的琵琶声,个个心旷神怡,如痴如醉。阿宝聪明,当场效仿琵琶的模样自制了一把精美的琵琶。人学人,寨学寨,村村寨寨也都做起了琵琶。从那以后,侗乡人民不仅有了各种调子的侗歌,而且还有侗族琵琶、芦笙及曲子。


侗族琵琶歌


  由于各地琵琶歌使用的琵琶型号和定弦的不同,土语不同,演唱场所不同,运用嗓音不同,因而形成许多种不同的风格。


  侗族琵琶歌是民族文化精品,不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还多次登上"大雅之堂"。1959年,晚寨8名琵琶歌手曾被邀请到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同年,三宝琵琶歌参加贵州省文艺汇演,被录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2004年春天,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西部民歌大赛上,三宝侗族琵琶歌一举夺得银奖。为了更好地传承侗族琵琶歌这一民族文化,近20年来,榕江县还把侗族琵琶歌引进了课堂。侗族琵琶歌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世人关注。近些年来,侗族琵琶歌名声远播,她们唱到北京亚运村,唱到法国巴黎……这朵民族民间文艺鲜花,越来越绚丽夺目。


 

本文标题: 侗族琵琶歌——历史文化之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81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