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旗杆与旗杆石:古代科举文化的“荣誉证书”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4-04 13:07:57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热火
核心提示:在福建、广东、江西客家地区比较常见的一幅景象:在围屋门前,耸立着一座座华表似的巍峨石柱。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福建、广东、江西客家地区比较常见的一幅景象:在围屋门前,耸立着一座座华表似的巍峨石柱。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有什么样的意义?


石旗杆与旗杆石


  这个特殊建筑物被称之为“石旗杆”,它与我国古代在交通要道,竖立雕刻精巧的柱子,作为路标的“华表”,有相似之处,但作用不同。


石旗杆与旗杆石


  据说,古代科举制的封建社会里,族中倘有人经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者,除在祠堂大门或厅堂上高悬“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等匾额外,还要在祠堂或围屋门前竖立石旗杆。


石旗杆与旗杆石


  一是考取一定功名后,社会地位提高,竖立旗杆,可以光耀门楣,彰显身份,昭示世人;二是旗杆竖立后,作为后人学习榜样,激励后人积极进取。


  清代,除了进士,凡举人、贡生、监生等有功名的人,也可竖立石旗杆。根据功名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都有区分。


  石旗杆一般高约五六米,先用精选的花岗岩条石凿成一段段圆形或方形石柱,石旗杆底座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柱身中段镌刻立杆的年代,旗杆主人的身份、辈序、姓名;顶端多有雕饰,若是旗杆主人做了文官,旗杆顶端便雕上“毛笔”,若是做了武官,便镌刻坐狮。


石旗杆与旗杆石


  由于觅石不易,加之聘请石匠雕石和竖立沉重的石旗杆,花费甚为惊人。于是,有人便代之,旗杆选用约大于33厘米大口径的杉木,高度达十几米,旗杆的下半部开凿有两个孔,与旗杆夹的孔相一致。


  竖立后,两边再用两块石柱镶夹固定。高耸屹立的木旗杆,虽无石旗杆的雄伟、凝重、坚固耐久,亦颇显气势,同样起着激励人们建功立业和造福乡梓的作用。


  旗杆石为旗杆底部磐石垫底,举人、进士无需再垫础石,而贡生等则需在磐石上加一块圆础石。


石旗杆与旗杆石


  旗杆石圆的、方的在古村落中比较常见,扁形的则十分少见,因为按封建等级规定,只有二品以上的官才能用扁形的旗杆石,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石旗杆凿成后,家族要举行热烈庄重的仪式来竖立,全村人要敲锣打鼓来祝贺。能竖上这种旗杆,是家族的荣耀。


  旗杆主人的故事丰富多彩,大部分旗杆是一人一杆,但也有两人甚至三人同立一杆的。更有一家祖孙三代一共立了5座旗杆。


石旗杆与旗杆石


  石制的旗杆,古香古色,造型别致,高高矗立,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一个地方的石旗杆越多,说明这个地方越人才辈出,人杰地灵。


  近代,那些高官、富商以及对家乡建设做过重要贡献的海外华侨,族人也为之竖立石旗杆,以示留芳铭念。


  故“石旗杆”是功名、荣誉、权势、地位的象征,“石旗杆”越多表示该族的人功名成就越多,家族就越尊贵和荣耀。


石旗杆与旗杆石


古代科举文化的荣誉证书


  古代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成为读书人考取功名、当上政府官员的必经之路。


  古语说:“家无读书子,功名何处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说的就是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优秀的读书人考中举人、进士,可以踏上为官之路。


石旗杆与旗杆石


  科举制度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选拔人才的片面性和某些弊端,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条件。一个地方举人、进士的多少,能够反映出这个地方封建文化的开化和发展程度。


  封建朝代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勤读不辍,唯一的目的就是渴望金榜题名,考中举人和进士,踏上为官之路,光耀门庭。


  那些走上科举之路的人,都渴望在家乡的祠堂门口立一对石旗杆,铭刻着自己的科举功名,流芳百世。


石旗杆与旗杆石


  高山流水书中梦,富贵功名石上苔。如今,这些代表功名的旗杆石、进士墩、大夫第等都随着历史的长河东流去。但崇尚文化的风气,在这些名人的影响下依然浓厚,代代相传。


  石旗杆与旗杆石是建筑与人最好的结晶,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对人才的需求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毕竟不管什么事业都是由人来做,想做大事就必定离不开人才。

 

本文标题: 石旗杆与旗杆石:古代科举文化的“荣誉证书”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06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