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侗族鼓楼的建筑文化内涵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6-05 13:36:27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寒烟
核心提示:鼓楼是侗寨吉祥的象征和团结兴旺的标志,是侗寨必有鼓楼。其功能一是当地人们集会议事的政治中心;二是大家休息摆古、对歌、祭祀、迎宾、送客等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三是寨老处理民事纠纷,当众评判是非曲直、断案的地方;四是应付紧急情况的指挥所。

  作为民族民间建筑文化符号的鼓楼建筑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之一,其历史渊源无史料可考。史载,侗族地区明代就建有鼓楼。从江境内现存最早的鼓楼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从江县境内的鼓楼有鼓楼和地楼之分,地楼亦是公共建筑,功能同鼓楼一样,但制式和民房基本相同。


侗族鼓楼


  鼓楼是侗寨吉祥的象征和团结兴旺的标志,是侗寨必有鼓楼。其功能一是当地人们集会议事的政治中心;二是大家休息摆古、对歌、祭祀、迎宾、送客等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三是寨老处理民事纠纷,当众评判是非曲直、断案的地方;四是应付紧急情况的指挥所。


  据统计,境内有造形各异的鼓楼108座,在众多的鼓楼中,可分为九洞、千七、二千九、六洞和都柳江(又称融洞河)五大鼓楼群。九洞和二千九地区的鼓楼高大,气势雄伟,楼冠大且平缓,往往同风雨桥建在一起。六洞和千七地区的鼓楼大小适中,装饰华丽,鼓楼与戏台多相伴而建。都柳江沿岸鼓楼大多小巧玲珑,典雅秀美,雍容大方,楼冠小而且陡。这五大鼓楼群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


  此外,从江县境内现存有4座苗族鼓楼。苗族鼓楼是悬山顶楼冠,建筑工艺别具一格。一般只有2至7层。最高的是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大洞苗族鼓楼,正四边形,四面坡7层重檐,单楼冠两面坡悬山顶,底层有栏杆式围栏,通高12米。建于清道光丙戌年(1852)的谷坪乡高吊村表里鼓楼,是境内4座苗族鼓楼的佼佼者。


侗族鼓楼


  从江的鼓楼一般由4根、6根或8根合抱的主承柱,作为支撑鼓楼的整体构架,其中2005年新建的从江鼓楼主承柱大的胸径达130厘米,小的也有120余厘米。但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侗歌艺术)——小黄村,1984年重建的11层八角新黔鼓楼侧独辟蹊径,与众不同,主承柱不落地,只有12根檐柱和4根大梁支撑整座鼓楼。该村后来重建的小黄、高黄鼓楼主承柱均不落地。


  鼓楼外形结构都是飞阁重檐,不用一钉一铆,层层收束而上,宝顶尖端直插蓝天,像株巨大杉树屹立在寨子中间。除苗族和少数侗族鼓楼楼冠采用悬山顶建筑工艺外,其余楼冠都是四角、六角或八角翘角攒尖顶。采用斗拱结构,保留着古建筑传统工艺,是鼓楼建筑的一大特色。大多数鼓楼楼冠的如意斗拱,都是采用变形人字斗拱和锯齿涩木构成,支撑着高大的楼冠顶盖。


  重建于1980年的西山陡寨鼓楼,使用的是正六边形如意斗拱和锯齿涩木构成。从下往上看,楼冠下的如意斗拱像一巨大蜂窝。银良鼓楼楼冠下的如意斗拱,既不是变形人字形斗拱,也不是正六边形斗拱,却采用正四边形艺术结构。


侗族鼓楼


  鼓楼系整体木质结构建筑,主要以杉木为建筑材料,亦有极个别鼓楼主承柱采用杂木建造(如百二下寨鼓楼)。密檐式重檐多为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五、十七……奇数,也有二、十二少数为偶数重檐。鼓楼顶层鼓阁一般安放木鼓一个,鼓长约1.7米,鼓面直径约28厘米。木鼓鼓面为皮革,有的两头都用牛皮,有的一头用牛皮,一头用马皮。鼓楼因此而得名。

 
标签: 侗族鼓楼

本文标题: 浅谈侗族鼓楼的建筑文化内涵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48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1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