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建筑的形制以及特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6-13 13:29:24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汉五铢
核心提示:说到古徽州,重重山岭包裹之下的江南灵秀之地,犹如一副丹青水墨画,粉墙黛瓦的古村落隐于山水之间.....

  说到古徽州,重重山岭包裹之下的江南灵秀之地,犹如一副丹青水墨画,粉墙黛瓦的古村落隐于山水之间......古徽州地属皖南地区,气候相对炎热湿润,建筑在伸缩与凹凸上有更大的自由度,整体的通透性比较好。民居建筑立面上多为浅色,在建筑材料上相对北方建筑更多的使用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等。


  古徽州建筑的主要形式为天井四合院,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天井三合院。皖南地区气候湿润,特殊地形相对封闭,所以在古代人们群居的模式主要为“干栏式”建筑。


古徽州建筑


  这种干栏式建筑除能够较好的适应当地地形外,还具有干燥、通风、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后来由于战乱,大批的中原贵族为了躲避战乱来至此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文化。两种文化的碰撞与结合造成了古徽州建筑既保留了原始的干栏式建筑格局也较好的结合了中原平房式结构,形成了现在的新型天井四合院。


  天井是古徽州建筑的一大特色,具有承接和排除屋面流水、采光、通风的作用。由于屋面檐口内朝天井,四周流水从檐口流入明坑,当地称之为“四水归堂”,由于水主财,当地徽商非常重视,要“聚财气”,“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这种建筑设计正是该种想法在建筑上的外化。


  此外,天井长宽比一般为5:1,狭长形天井的采光多为二次折射光,相比较自然光更为柔和,使人感觉静谧舒适。由于天井狭小,风沙尘埃干扰亦小,厅堂与天井之间很少设门,两者通常融为一体,人们坐在厅堂内就能够晨沐朝阳,夜观星斗。高大封闭的外墙隔离了自然,但天井又将自然引入,这正是古徽州的建筑风格的具体体现。


古徽州建筑


  古徽州的建筑装饰非常具有特色,其中木雕是最常见的建筑装饰,由于安徽盛产木材,便于就地取材,对房屋的建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木雕在古徽州建筑中大量使用,并形成具有题材广泛、雕刻手法细腻、表现力强等特点。


  此外,石雕、砖雕也是古徽州建筑装饰的特色之一,雕刻手法多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由于徽州地区雨水较多,砖石用来筑基脚可以防雨防潮。雕刻内容涉及亭台楼宇、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宗教风俗、历史典故、戏剧人物、寓意图案、题词书法等等应有尽有。


  门楼也是古徽州建筑的一大特色,在徽州方言中,门楼称为“门阙”,阙在古代封建社会的贵族侯爵中是重要标志,门楼直接体现屋主人的显赫地位,也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因此古徽州人对于门楼的建造和装饰尤为重视,形成极具特色的建筑构成之一。


  崇儒尚文的风气在古徽州非常盛行,所以古徽州地区能还有典型建筑——祠堂和牌坊。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者先贤的场所,主要用于祭祀祖先,也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家族内部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商议。古徽州地区存在的大量祠堂说明当地人们有极强的宗族宗法观念,这已经不属于儒家思想文化影响范畴,而是上升到儒教更进一步的层面。


古徽州建筑


  牌坊也是儒教教化的另一体现。牌坊建筑属于纪念性建筑,也可作为标志性建筑出现。徽州首邑歙县唐宋以来曾建有400余座牌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尚有100座左右。古徽州地区的牌坊多是表彰封建礼制的贞节牌坊和彰显功勋和政绩的功德牌坊。


  其中贞节牌坊、孝子牌坊为本家族中对封建正统礼教持虔诚态度的人而建。从建筑位置看,牌坊大多与祠堂相连建于村头,以其宏伟的规模和高耸的形象成为村落的标志,成为宗族的荣耀。空间影响区域十分巨大。它既是人们文化意识与道德观念的凝聚,也是某一家族地位的象征。


  古徽州建筑外部轮廓比例和谐,青瓦白墙,给人以清新飘逸、淡雅明快的美感,着重采用马头墙的造型。马头墙也称防火墙,属于实用需要。由于在徽州地区大量使用,组合形象丰富,形成了独特风格,打破了一般墙面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美感。


  一处村落,成片的建筑群,形成一组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乐章,给人闲适宁静舒缓平和之感,把南方灵动、轻巧的气质,完美地表达出来。


 

本文标题: 古徽州建筑的形制以及特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51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