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谓礼仪丨古人“名”和“字”有何讲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23 10:44:54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鎏金
核心提示:在中国古代,“名”和“字”是分开使用的。古代的“名”,相当于现在我们常说的乳名或小名,古代的“字”,才是今天姓名中的名。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用来区别的称谓。如今的中国人,名字大都简单,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姓”沿袭祖辈而来,代表着血缘关系,而“名”往往凝聚着长辈的殷切希望。


  然而在中国古代,“名”和“字”是分开使用的。古代的“名”,相当于现在我们常说的乳名或小名,古代的“字”,才是今天姓名中的名。


古代称谓礼仪丨古人“名”和“字”有何讲究?


古人为何要取字


  古代,读书人或是有钱有地位之人,都会有字,普通老百姓则一般不注重这个。


  西周时期,在《礼记·檀弓》中有:“幼名,冠字”。也就是说,西周礼制中,孩子出生3个月之后,父亲便要为他命名,而等到了男子20岁举行冠礼,或女子15岁举行笄礼之时,父母便要为他们取字。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成年后,幼年所叫的“名”不便在公共场合叫了,为了让他人尊重自己,必须要另取一个供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即“字”。冠“字”是长大成人的标志。


古代称谓礼仪丨古人“名”和“字”有何讲究?


  在近期很火的古装剧《陈情令》中,肖战和王一博饰演的两位男主,一个姓魏,名婴,字无羡,一个姓蓝,名湛,字忘机。


  其中,大部分配角都称主角为魏无羡,只有少部分的角色比如蓝忘机,会叫主角为魏婴。


  很多观众在看此类古装剧时,都容易一头雾水,为什么古代有的人直接叫名,有的人却叫字?什么情况叫对方的名,什么情况叫字呢?


“名”和“字”用法大不同


  古代特别重视礼仪,对于人的名、字,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名”和“字”虽然都是对于一个人的称呼,但是用法却大为不同。


  按照古代称谓礼仪,自称时称“名”,称别人时称“字”,是基本的礼貌。


  “名”通常只能由长辈、上级或是非常亲密的同辈才能称呼,“字”则是平辈互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亲切。


  晚辈对长辈只能称对方的字,名是不能提的,否则就是大不敬。所以古代指名道姓、直呼其名,会被认为是一种不敬和冒犯的行为。


古代称谓礼仪丨古人“名”和“字”有何讲究?


  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是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的,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例如:


  屈原,名平,字原,平与原二字相连。孔融,字文举,融为名,意为融会贯通,文举为字,文章一举成名,文星高照。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相辅相成。


  除了名和字外,古人往往还有个“号”,号是一个人的别称、别字、别号。在中国古代,名大多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故也称自号。


  后来,渐渐出现了别人赠予的号,称尊号、雅号等。比如诗仙李白,其名为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


古代称谓礼仪丨古人“名”和“字”有何讲究?


  “字”的消失,除了方便,和社会阶级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古人能够取“字”的人,都是“士”,也就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知识分子。


  辛亥革命之后,科举制度被废止了,有些思想先进之人,开始倡导“一名主义”,名与字逐渐合一,人们只有“名”不再取“字”。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需要进行人口统计,为了方便普查人口,字便被取消了。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称谓上,非常讲究礼的规矩,衍生出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人际称呼,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讨。


  了解了古人名和字,如果你生活在古代,会有什么样的名字呢?


 
标签: 古代称谓 名字

本文标题: 古代称谓礼仪丨古人“名”和“字”有何讲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99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1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