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窗,中国古建筑上的一双眼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23 10:59:25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一念执着
核心提示:如果说窗是建筑的眼,那么漏窗肯定是中国古建筑上的一双眼睛。曾经有建筑大师贝律铭曾说过:对中国人来说,窗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漏窗,便是这句话最好的印证。每一个漏窗都是一卷画一首诗,静静地晕染开来,像是无需美颜的相机,随意一框,便是满园诗意。

  如果说窗是建筑的眼,那么漏窗肯定是中国古建筑上的一双眼睛。曾经有建筑大师贝律铭曾说过:对中国人来说,窗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漏窗,便是这句话最好的印证。每一个漏窗都是一卷画一首诗,静静地晕染开来,像是无需美颜的相机,随意一框,便是满园诗意。


漏窗,中国古建筑上的一双眼睛


  漏窗,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外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形式多样,位置灵活,使呆板的墙壁充满生动气息,使游人在穿过长廊的时候能够跟着漏窗的变化看到不同的景色,产生动观的意境。


  几乎在每个江南园林里都可以见到漏窗,那古朴的设计透露出匠人的巧思。《园冶》一书说“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


  漏窗,不仅使墙面产生虚实的变化,而且使两侧相邻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具有“避外隐内”的意味。若是用于面积小的园林,可以免除小空间的闭塞感,增加空间层次,做到小中见大。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光影也随之变化,似乎有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


  而漏窗本身的花纹图案则在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产生富有变化的阴影,成为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


  漏窗图案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如一幅幅立体图画,引人入胜。并且,在苏州园林中,不会有雷同的漏窗出现,令人叫绝!


漏窗,中国古建筑上的一双眼睛


  古人所作漏窗样式,多利用器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向往,例如利用花瓶的图案,取其平平安安之意;用万字文图案,取意福寿绵长,万寿无疆、富贵不断等。


  至于植物形式的漏窗,多是利用植物名字的谐音、品格等,表达漏窗的文化内涵。用的一般都是海棠、荷花、石榴之类。动物纹样的漏窗也有,诸如鱼纹、编蝠等,常借形寓意来表现生活的向往。


  至于木制漏窗,图案也很繁复。都是用木板做成大格子,然后中间加细木条。围成三角形的格子叫『象眼』,长方形的叫『山花』。这两种都是直线格子。用弧线也有,像秋叶、海棠等。


  用几种线条组合的也有,诸如寿字、夔纹、六角穿梅等。有一种叫“如意菱花”的格子,外面以纸糊上,阳光投过来的时候最为雅致,至于用绛素纱及梅花簟来遮也还好,就是少了分明亮与素净。


漏窗,中国古建筑上的一双眼睛


  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有言:『予往往自制窗栏之格,口授工匠使为之,以为极新极异矣』。栏杆以玲珑为主,至于窗棂则以明透为先。先生所设计几种窗棂格子都比较实用。


  名字最好听的应属『桃花浪』,设计最精妙的应属『欹斜格』。这种格子配色上比较有趣,能达到幻有为无的境界,其对这个设计最为满意,曾语云『此格甚佳,为人意想所不到』。一把年纪,傲娇起来也是可爱。


  旧时文人生活多的是意蕴悠长,随意取景都是文化。动和静,光或影,明与暗,素同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倾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可惜都是些古人景致。


  以尺幅之窗,成无心之画。推窗见景,或梅撑拳石,或芦障栏槛,心中皆可生画意。人闲神定,取书一卷,不知时移。至若叆叇流滋,云石生烟;蕉鹤徘徊,日光变影;亦是孤自悠然,大得佳境。

 

本文标题: 漏窗,中国古建筑上的一双眼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99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