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西赣派建筑与安徽徽派建筑的异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23 14:48:02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一念执着
核心提示:江西和安徽从地理上来说是邻居,因为离得近江西赣派建筑与安徽徽派建筑整体上可谓是大同小异。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江西赣派建筑与安徽徽派建筑的异同点。

  江西和安徽从地理上来说是邻居,因为离得近江西赣派建筑与安徽徽派建筑整体上可谓是大同小异。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江西赣派建筑与安徽徽派建筑的异同点。


  首先,什么是赣派建筑?什么是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古徽州府地区的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主要流派之一。其建筑群主要分布于古徽州地区,就现代地里而言,应该在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附近。


  安徽徽派建筑有哪些特点呢?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古徽州对村落选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风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虑,往往都是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交通顺畅,建筑融汇于山水之间。


徽派建筑


  而赣派建筑是江右民系的传统建筑。其建筑群主要分布于江西省内。


  江西赣派建筑又有哪些特点呢?赣派建筑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赣派民居建筑。外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入内,其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臣室,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半层放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气势极为堂皇。室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向错缝铺砌。神龛设在厅堂宝壁两边侧门的上方。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


赣派建筑


  所以,赣派建筑和徽派建筑有哪些相同点?


  个人以为,两者的相同点都有飞檐的马头风火墙,内部结构也非常相似,有前后进,有天井,两侧有厢房,正厅前有门厅,大门外有照壁。


  那么,赣派建筑和徽派建筑具体有哪些区别呢?大致可以分为三点:


  1、建筑形式。平面布局基本相同,“四水归堂”是常规设置,所不同的是赣派建筑的“井”略微大些,赣派建筑基本都是一层,徽派建筑一般都是两层,这与地形宽裕的赣抚平原和用地局促的徽州六邑地形地貌有关。赣派建筑外墙为青砖马头墙,而徽派建筑一般都白璧马面墙。徽派白璧马头墙小于赣派建筑青砖马头墙。


  2、年代历史。赣派建筑和徽派建筑从文化角度考证都与客家风水文化有关,江西是形势派风水文化的发祥地,因此可以考证赣派建筑年代上早于徽派建筑。但是,徽派建筑基于徽州文化的影响,徽州文化在明清时期发展很快,赣文化这一时期略显落后,建筑上不可避免受文化的影响。


  3、村落规划。赣派和徽派建筑都受形势派风水文化影响,开天门、闭地户、水口建筑等布局基本一致,都比较注意“天人合一”与环境融为一体的风水观,所不同的是赣派建筑村落一般将祠堂、戏台置于村落的地理中心位置,而徽派建筑则将其作为水口建筑置于村口。


  赣派建筑和徽派建筑有哪些典型代表呢?


  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很多,广为人知的有县棠樾牌坊群、南屏古村、黟县西递、宏村多处古民居,还有被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呈坎村。


安徽宏村

安徽宏村


  而赣派建筑代表性的村落有乐安流坑、吉安钓源、泰和爵誉、丰城白马寨、安义水南、赣县白鹭、铅山可口、贵溪上清、广昌驿前、宜黄棠阴等村镇。


贵溪上清

贵溪上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江西赣派建筑与安徽徽派建筑异同点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们了解它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 论江西赣派建筑与安徽徽派建筑的异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00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