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现存古代第一大城墙——南京城墙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03 10:55:58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一念执着
核心提示:在南京,现存着古代第一大城墙,它的总长度可达25.782公里,号称世界第一城垣,它就是南京城墙。从记载来看,南京明城墙已经跨过了六个多世纪,可谓是“风雨沧桑六百载,举世无双一座城。”

  在南京,现存着古代第一大城墙,它的总长度可达25.782公里,号称世界第一城垣,它就是南京城墙。从记载来看,南京明城墙已经跨过了六个多世纪,可谓是“风雨沧桑六百载,举世无双一座城。”


  南京明城墙在中国古城墙中极为独特,依山傍水,与众不同的奇数城门,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有人说城墙的布局是天象“南斗星”和“北斗星”的聚合,也有人说是像朱元璋的脸。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28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础上,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为屏障,西纳山丘入城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为世界历史之最。


  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还是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其他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国内外现存古代第一大城墙——南京城墙


  清代作家吴敬梓曾在南京秦淮河畔生活多年,他在《儒林外史》中写道:“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清楚地记述了南京城墙的来历和规模。


  经历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古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如今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南京明代的四圈城墙,其营建思想既有创新又有继承,在中国都城建造史上显得标新领异,独具魅力。


  南京明城墙饱经沧桑,历经战火,仍存25余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遗存为25.091公里,遗址部分为10.176公里。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山门北侧的前湖段城墙因湖水冲刷和暴雨冲击出现局部坍塌,留下一个六七十米长的豁口。考古专家介绍,在明朝早期,用六朝留下的城砖修葺了一段高度在10米左右的矮墙,后来又在外层“包边”了新的高墙。这处豁口反映出重要的历史信息。经过研究论证,维修工程决定采用现状保护的方式。


  2014年8月,这段豁口处搭起了一座轻钢结构的人行天桥,“断口”20多年的城墙东线实现贯通。顶部桥面可供通行,另有楼梯通往下层的观景平台,游客能够近距离触摸城墙背后的历史,被肯定为“国内文物保护、展示工程的一个创新举措”。


  2014年,南京城墙向公众全面开放,沿城墙设立33个登城口,并在城墙内侧建成了14公里长的生态绿化和慢行绿道系统,勾勒出“南京明城墙风光带”,串联起山水城林的城市景观。


国内外现存古代第一大城墙——南京城墙


  至今,我们都能清晰地看见在那烽火年代留下的弹痕弹孔,看见每块砖缝之间还泛着石灰和糯米汁粘接的痕迹,看见每块青砖上烧制的,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浸润的“洪武七年”“洪武十年”的字迹……


  行走在城墙绿道上,能看到秦淮河风光;泛舟秦淮河上,一眼望得到城墙。“一城一河、城水相融”的城市文化景观,处处皆惊喜。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塑造了南京独特的气质与底蕴,让它在千城一面的现代化进程中有了辨识度。

 

本文标题: 国内外现存古代第一大城墙——南京城墙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07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